高人指點還是無師自通?為何霍去病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一代戰神?

靜夜史


還記得勵金圖治的故事嗎?說的就是霍去病,與手下同甘共若,生死與共,更有甚者,把皇帝賞給自己的金銀分給部下,這樣的將領誰能不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從上到下,人人奮發圖強爭立軍功,這樣的軍隊就是戰無不勝的鐵軍!這就是冶軍藝術。就像李雲龍的部下那樣,在敵人面前人人都是拼命三朗,亡命之徒,就象一群嗥嗥叫的狼!在李雲龍面前,任憑李雲龍打罵,絕對聽從,就像一群溫順的綿羊,這就是治軍藝術!也是霍去病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軍隊就是一個殺人機器,士兵和裝備就是零件,要想該機器性能卓越,要想軍隊戰力強悍,就必須整合資源,士兵的就鬥意志,令行禁止後習慣,團隊意識,戰術技能等等都是我們指戰員的工作重心。因為軍隊就是一個系統,而指戰員則是該系統的維護者和受益者。這不僅僅是霍去病成功的密絕,也是治軍的根本原則。


高翔鷹1


霍去病確實是罕見的天才軍事家,他簡直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所以年紀輕輕就回天庭彙報工作去了!他的成功我概括為三個詞:天賦、環境、機遇,其中包括“高人”的指點。

霍去病17歲第一次出征,23歲病逝,短暫的一生中,他參加了五次戰鬥,每一次的戰績都令人瞠目結舌:

  • 霍去病17歲第一次帶兵出征,他帶領800名騎兵,兩次奔襲數百里,斬敵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一類高官,以及單于的祖父、叔父,一戰得封冠軍侯。(想想李廣,唉!)

  • 19歲那年,他兩次獨自領兵,決戰河西,第一次斬敵4萬餘人,俘虜5位匈奴王,還有120多名匈奴貴族;同年秋,他率部斬殺變亂者,穩定局勢,順利迎回渾邪王部4萬降眾。從此,漢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匈奴人感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 21歲那年,他協同衛青,率5萬騎兵,參加了對匈作戰最著名的“漠北大戰”。那一戰,霍去病拋棄所有糧草輜重,從匈奴人口中搶糧,他奔襲2000多里,一直追殺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兵鋒直逼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高級官員83人。這一戰,逼得匈奴人來了個全族大遷徙,從此漠南無王庭。

我覺得霍去病戰神般的功績來源於三個原因:

一、天賦

當一個人的成就高到讓人無法理解的時候,你就不得不承認,世間有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存在——天賦!

有人說霍去病運氣好,也許有運氣的成分,但運氣不大可能總是圍著一個人轉。顯然運氣沒辦法解釋霍去病每次都能大捷而歸,而且每次好得讓人驚奇。

他大概就是上天派來的戰神吧,所以,短短六年他就必須迴歸天庭覆命去了!

二、環境

除了天賦,我覺得霍去病還有一個一般人得不到的環境:名師伴隨,領導賞識。

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漢武帝是霍去病的姨夫。這倆人一個是軍事家,一個是戰略家,霍去病自幼在兩個巨人身邊長大,得到的學習機會和悉心指點,是一般人得不到的。

另外,漢武帝的賞識和大膽使用,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誰敢讓一個17歲,第一次上戰場的毛頭小子,獨自帶兵打前鋒?漢武帝就敢,有這樣一位領導,霍去病三生有幸。

三、機遇

  • 第一大機遇就是霍去病生當其時,正好碰上對匈作戰頻繁的年代,英雄有用武之地;

  • 第二大機遇就是霍去病碰上了好導師、好領導,他們對他悉心教,放手用。

總之,霍去病這樣的將領真的是不世出,他的打法比衛青更具冒險精神,更具靈活機動,亦如天神!


尋根拜祖


霍去病,一個從小被遺棄的私生子,一無師傅教導,二未機遇軍略武功秘籍,便有善騎射,勇猛果斷之能,且每戰特別注重軍略,行軍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的作戰形式,後因多次大破匈奴,功勳卓著,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爵封冠軍侯,並有西漢名將、軍事家之稱。

十七歲初次出征,率領八百輕騎,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十九歲時,春季率軍出擊河西,殲敵四萬餘人,俘虜匈奴貴族高位者一百二十餘人;同年秋季,平定匈奴叛亂,穩定局勢,順利迎接渾邪王部眾四萬餘人歸漢。二十二歲時,率騎兵五萬餘人,深入漠北兩千餘里,一殲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敵軍七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近百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禮。

那麼,如此了不得的一個少年軍神,其武藝軍略又是從何而來呢?

一、武藝應當師從衛青

元狩二年的一天,河東郡平陽侯府大宴官員,平陽縣小吏霍仲孺隨同數名同僚前往幫忙。期間,平陽侯府女奴衛少兒初遇霍仲孺,二人便一見鍾情之感,感情迅速升溫,隨即尋個方便,在一處隱蔽之所,發生了乾柴烈火,生米煮成了熟飯。

誰曾想到,就這一次的緣分邂逅,衛少兒竟然喜懷身孕,不久生下一子,取名霍去病。而此時的霍仲孺卻正在與另一個娘子喜結連理,明顯的很不是東西,根本沒有心情去管衛少兒母子倆,更別說資助一塊銅板了。

在如此窘迫潦倒的情況下, 衛少兒咬牙獨自承擔起了養育霍去病的重擔。

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西漢,男女風氣還是比較開放的。如果放在之後的宋、元、明、清等朝代,母子怕是難以活命。

但是,就在霍去病將滿週歲之時,衛少兒不幸因病離世。臨死之際,將霍去病託付給了同父異母的弟弟衛青。

之後,霍去病就隨同衛青一起生活在了平陽公主府中。而此時,也就是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初登大寶。

一年後,漢武帝在平陽公主府上小歇落腳之時,一眼相中的衛子夫,並將其帶入了宮中。

又一年後,三歲的霍去病同舅舅一起進了皇宮,霍去病自然由舅母去管教,而武勇的衛青則成為了建章監和侍中。

此時,無論是衛青,還是懷有龍種的衛子夫,前者深受漢武帝重用,後深受漢武帝寵家。而此時霍去病在宮的身份可就不一般了,應該和一個小霸王差不多,沒人敢管,也沒人想管,也只有衛青敢去教訓一二。只因二人都是私生子的出身,也有點同命相連的味道,舅舅自然對霍去病百般照顧,自己能拿出手的也就是武藝與軍略了。

所以,在宮中能教其騎馬箭、軍事謀略等技能者,唯有衛青才更加可能。

二、軍略應當學自典籍

直到九年後,衛青出征匈奴之時,霍去病也有十二歲了,也更加的痴迷兵書戰策。這一舉動,也深得漢武帝喜愛,遂允許其自由出入皇宮。

此後,霍去病的身影經常留戀藏書閣,專研各類軍略典籍。

雖然,之後霍去病第一次上戰場之時,有人勸說其帶上兵書,方便戰場學習。但是,霍去病卻一口回絕,說是所有的兵韜戰策皆藏於心,關鍵在於臨陣靈活發揮。

也確實如此,戰場上的霍去病將軍隊的靈活性發揮到了極致。

三、成長出自武帝厚愛

之後,霍去病也經常出入於皇宮四周,擺桌案為山,以石子為兵,進行排兵佈陣。漢武帝見之,深驚其才,遂於其十七歲之時,命其隨同衛青出征匈奴。

可見,漢武漢看人的眼光有多麼的毒辣。

而霍去病也不負漢武帝之期望,初次征戰,雖然僅率800驍騎,卻敢孤軍深入敵境數百里,大勝匈奴數千大軍,直到最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但令人遺憾的是,年僅二十三歲的霍去病,卻因病英年早逝。

霍去病的死,猶如一把命運的“屠刀”,直接斬在了漢武大帝的雄心壯志上。直令漢武漢大感悲傷,為此從邊境五郡的調遣數萬鐵甲軍,從長安排列到的茂陵墓地,為霍去病送行,並追諡其為景桓侯。

對此,大家怎麼看?


祥子談歷史


運氣+實力造就了霍去病的成功。我是豆包,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共同談論歷史話題。

兩漢時期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特點就是外戚,漢初的呂氏,漢景帝時期的竇氏等等,漢武帝早期外戚是他母親的田氏(劉徹母親王氏的同母異父弟弟),而到了漢武帝真正掌權的時代,漢武帝由於寵幸自己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於是也就開始重用衛氏一族的外戚,而衛青和霍去病是衛氏外戚中真正有能力的佼佼者。

衛子夫成為皇后是衛氏一族崛起的開始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是衛子夫的母親和平陽侯府的姓鄭的下人私通所生,而霍去病是衛子夫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侯府的下人霍仲儒私通所生(好亂O__O "…),後來漢武帝劉徹到姐姐平陽公主家串門,看見了衛子夫,就一見鍾情,寵幸後帶回皇宮(其實衛子夫是平陽公主安排給漢武帝的),衛子夫很快為漢武帝生下一個女兒,而此時的皇后陳阿嬌,卻遲遲沒有子嗣,而衛子夫再接再厲,給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據,最終衛子夫取代陳阿嬌成為第二個皇后。

衛子夫火了,衛氏一族也就跟著雞犬升天。同時由於曾經放馬,衛青對馬匹比較熟悉,也自然精於騎射,於是漢匈開戰後,漢武帝也自然就是任人唯親,讓自己的小舅子衛青擔任大將軍,作為征伐匈奴的前敵總司令,統領各路漢軍對匈奴作戰,實際上當時的漢匈勢力對比上,西漢佔據絕對優勢,只有騎兵這方面,匈奴還佔有一定優勢。

衛青是西漢外戚中為數不多的將才

除了重用衛青,漢武帝還重用自己的大姨子的兒子霍去病,自己的這個外甥。霍去病是富二代,他的成長環境要比富一代的衛青好得多,在衛子夫尚未被漢武帝寵幸之時,衛青還是給別人放馬的奴隸,可是霍去病卻不相同,他小的時候,他的三姨衛子夫就已經發跡進入皇宮,於是霍去病和他的那個未婚先育的母親也就水漲船高,成為了上等人,有了相當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同時在舅舅的薰陶和培養之下,霍去病自然年紀輕輕就精於騎射。

出於對自己這個外甥的喜愛和培養,也是出於權勢越來越大的大將軍衛青的牽制,漢武帝逐漸開始栽培提攜霍去病,針對匈奴人都是騎兵,機動性強的特點,漢武帝專門為霍去病組織了一直專業的騎兵部隊。這與衛青帶領騎兵和步兵混編的漢軍不同,霍去病帶領是漢武帝精心為他挑選的清一色精銳騎兵,而且還是一人多馬的配置,在當時的漢朝的盔甲和刀具製作水平遠遠高於匈奴和西域。比霍去病晚了100多年的陳湯就曾說過,“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五胡兵而當漢兵一“,雖然陳湯說的很可能是西域胡人,但是匈奴的手工業水平也必定是落後西漢很多。所以霍去病手下這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

霍去病的成功與漢武帝提攜和支持是離不開的

此外霍去病的運氣也不錯,漢匈大戰開始後,漢朝遇到最大困難不是打不過匈奴,而是找不到匈奴,匈奴人利用他們對於草原和大漠的熟悉,以及騎兵的機動性,經常是和漢軍捉迷藏,而漢軍則往往是迷路,比如後來李廣就是由於迷路錯過了決戰匈奴的機會而自殺,而霍去病的運氣非常的不錯,他的情報來源準確,他的幾次突襲都是很準確的找到了躲藏的匈奴人,並給予其重創,最著名就是霍去病遠程襲擊大敗匈奴人的封狼居胥,立下了不世奇功。

霍去病代表更多的是大漢鐵馬金戈睥睨天下的強盛時代



大東北的小豆包


這個問題問得好。

24歲的青年人,無論如何也應該是缺乏歷練,不過到了司馬遷的筆下,怎麼就成了戰神呢?司馬遷為什麼要如此青睞霍去病呢?

套用一句濫觴,叫做“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另外還有一句話,叫做為王者尊。司馬遷當然也不能免俗。既然漢武帝如此器重這位小夥子,拜大司馬,司馬遷完全有義務也有責任神話此人。

其次,歷代史家在提到霍去病的時候,都是和另外一個人“衛青”合稱為“衛霍”,衛青地位也許是實至名歸,霍去病也算是沾了幾分英雄氣吧!

再次,《史記》其實傳奇色彩多於歷史事實。而且司馬遷在描寫各種各樣的人物時候,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而且妙筆生花,彷彿親臨其境,其演繹成分也是可觀的。

再次,張揚霍去病的馬上功績是假,突出此人的“忠君”精神才是真。在唐宋時期,霍去病都是以“忠君”的典範而進入了“名人堂”。

再次,除了《史記》中對於“衛霍”的描寫以外,似乎其它的歷史記載也都是copy。沒有更多的史料證明此人是如何自學成才。

最後,漢族的史學家們需要霍去病這樣一位抗擊匈奴的戰神以示“夷狄”與正統之分。忠於朝廷,忠於皇上,才是文臣武將們的本分。霍去病也就應運而生了。


閒看秋風999


能創造出舉世無雙的成績的人,一定是天才。成功是99%的努力+1/百的天賦,和那個1%的天賦決定了他的成就上限。霍去病絕對是天才,再加上他所處的環境之高端(衛青,漢武帝),其戰略思想,作戰思路都比常人高出很多,畢竟和皇帝和實權統兵大將軍一起的人。幾千年前年輕的將軍指揮的殺伐已無從細查,只留下封狼居胥的神話,後再無來者,若這非天才,就問還有誰?


M明路君


首先大家忘了他有個厲害的舅舅,衛青,衛青是西漢少有的出色軍事家,而且有著出眾的人品。

這樣的薰陶下,霍去病本來就不會差,再加上他本人的天賦,起點比其他人要高出來很多。

最後一個,霍去病的戰法以利為主,以戰養戰,用敵人的財物來激勵手下的士氣,能讓他成為戰神,不冤。何況當時的漢朝國力正是鼎盛時期,一切都明瞭了。


白馬故事匯


肯定有高人指點啊,包括舅舅衛青和姨父漢武帝,要不然冠軍侯年紀輕輕如何冒出頭來,如何年紀輕輕就有機會啊?


知史君


孔夫子說過:有人是生而知之,而自己是學而知之。生而知之者是天才,學而知之者是人材。毛澤東主席說過: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霍去病就是天賦英才加自學成才。另外,領導重用,榜樣引導,條件具備,鴻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勇而奮戰,馬到成功!一代戰神,青史留名。


老馬識途2950


個人覺得霍去病成為戰神可從外因和內因去分析,外因~漢武帝給機會,內因~十七八歲學藝有成渴望被世人承認肯捨命,老天的眷顧~幸運!三者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