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整体业绩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据京东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净利润为3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00%,创下上市以来新高;经营利润率为2.2%,与历史单季最高盈利水平持平;前三季度净服务收入大幅增长53%。无论是收入水平、利润率,还是经营结构,京东的表现还都堪称亮眼。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但从股市来看,京东的今年表现堪称灾难。从1月底股价达到最高点50.68美元开始,一路跌跌不休,昨日收报21.35美元,年内最大跌幅达58.35%。自市值最高点718.95亿,已蒸发400多亿美元。甚至京东业绩在符合业界预期的情况下,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当天,股价均遭下跌。业绩和股价两项不相称的情况,说明了业界和投资者对其并不看好。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刘强东“性侵”事件的影响

刘强东的个人形象和京东的整体品牌有极大的关联度,甚至是密不可分。此事之前刘强东给公众的印象多是阳光,重情义,爱护员工等正面积极的“人设”,刘强东的个人声望也逐渐被推至巅峰,开始以人生赢家,青年偶像等姿态示人。但他辛苦打拼二十年积攒下的人品,并不是一座坚固高山,却只似一个气球而已,一有风吹草动,便砰然碎裂。在互联网的逻辑下,一个人的声誉不存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有“一键锁定”,“一眼万年”。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近期,京东变更刘强东为第二大股东的举措,似有亡羊补牢之意,但刘强东在京东的个人烙印,并不会有实质改变。其实单纯依靠切割刘强东个人和京东企业试图挽回局面,无异于缘木求鱼。

京东业务模式之困

京东之所以能成长起来,靠的是营造跟淘宝差异化的客户体验。京东提出“无假货”,于是自控货源;“更快到达”,于是自建物流。这些为他初期的迅速壮大,赚足了人气。但由于变成了重资产公司,耗资巨大,运营成本飙升。且几年时间下来,整个电商环境及技术背景都在变化,阿里巴巴正在逐步通过各种手段补足之前的短板。这样,京东的“差异化”,固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世易时移,之前驱动京东迅速成长的动力,已悄然耗尽。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其实,京东应该能看到,他们跟阿里巴巴的区别并不在于“假货”,或者“物流”。阿里巴巴说到底是一个金融服务公司。但京东即便看到也有心无力。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早已坐稳头两把交椅。移动支付其实是互联网“斗兽场”高级俱乐部的入场券。没有这张入场券,所谓电商巨头,底色不过是“困兽”而已,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只是捧场。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京东的“第三条道路”

近期,“京东金融”变更为“京东数科”的公司更名,也体现了京东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京东数科除了京东金融的核心子品牌外,还增加了京东城市、京东农牧、京东钼媒和京东少东家四大板块。业务覆盖智慧城市、农业、传媒等多个热点领域,体现了京东多元化的着力点。刘强东在最近一次公开谈话中表示,现在整个京东集团的管理团队已经稳定而且成型,个人的主要关注点放在新业务上,面临四件事: 战略、文化、团队和新业务。实际上,京东的解困之路,取决于京东的多元化道路能否顺利达成目标。

2018一地鸡毛,京东将如何收拾?

其实,纵览本年度京东股价走势,刘强东“人设“崩盘事件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绝非关键因素。京东的发展模式”瓶颈“,之前依赖的路径渐成”强弩之末“才是问题的关键。如今京东的一地鸡毛,亟待收拾,后续京东的前景仍充满未知,刘强东能否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