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近日,媒体曝光合肥某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全程令人震惊,再次刷新了大众对外卖速食食品的认知。

该公司料理包产量位居国内第一梯队,一天产40万份,为全国最高,用于外卖的超过50%。每省皆有代理商,其中,仅用于华东地区外卖产品,月销量竟高达300万份,最终消费群体多是白领和学生。曝光视频显示,为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大批量采购肉类原料,有些排骨粒存放长达一年之久才投入生产。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有员工爆料,为增加重量,他们被要求对牛肉注射大豆蛋白。整个料理包生产过程更是触目惊心,操作工直接捡起掉落在地上的肉片,再次投入生产;而在另一生产环节,操作工徒手搅拌酱汁。面对拍客的质疑,这些工人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有点大惊小怪,“这么多,能弄得那么干净么”。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视频迅速传播后,合肥食品药品监督局已开始对该企业展开深入调查。

此事件再次給民众深刻警示教育,“外卖少吃为好”。除此之外,国内整个食品行业再次风声鹤唳,陷入媒体和大众的滔滔质疑声中。近年来,国内食品药品生产丑闻,屡见不鲜。每次涉事企业均遭严厉查处,涉事相关部门和人员也得到严肃处理,可为什么相关报道仍不绝于耳,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能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让芸芸众生不对最基本的食品问题,处处小心提防,时时草木皆兵?编者看来,种种食药乱象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消解的因素和情节。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企业无底线逐利行为

该涉事企业为节省生产成本,一次大量囤积原料肉制品,无视肉类品质和储存要求;极简化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无视食品行业卫生要求;对生产人员无严格筛选和培训,放任生产操作随意+混乱。这些虽可给大老板们带来一时的成本节省,但代表最基本最底线的企业价值丢失殆尽,将企业本应最珍视的商誉和诚信品质,弃之如敝履,抛至九霄云外。可能对有些人来讲,“赚钱最重要”,但这种丧尽天良的赢利方式,真的能给一众老板们的内心带来欣喜和安宁吗?为一己私利,毁坏行业声誉,无视消费者利益,必将遭受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严厉惩戒。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甚至勾连行为

如今,国家大力倡导环保和健康理念,推进绿色先进产业良性发展,对“黑作坊”等不良业者不断加大监管和惩办力度。可仍有部分企业不顾前车之鉴,不惜以身试法,不太可能只是个案或监管“漏网”行为。在这些“黑作坊”背后,一般会藏有暗送秋波,暗通款曲之流。必须从法律和法规层面,对相关部门不作为甚至勾连行为不断形成高压态势,才有可能有效遏制此种荒唐可耻行为再次出现。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培育公民意识

面对旁观者的质疑,生产工人见怪不怪,甚至觉得其他人大惊小怪。这些“亲历者”是否想到300万份外卖极有可能就送入自己亲朋好友的口中?对于不法企业主的行为,不仅不去劝阻或举报,反而乐得作为“帮凶”,助纣为虐,不得不引发我们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全社会是否应该增强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每个人勇于跟不法行为做斗争?也许你迈出一小步,不法分子就不会那么嚣张;我们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各种不良现象便人人喊打,无处藏身。在媒体和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很多我们担心和焦虑的事情,也许会不攻自破,不法分子可能也不会如此猖獗。

外卖料理包生产企业惊爆内幕,拿什么来拯救食品安全?

除了食品药品行业之外,环顾我们四周,其实需要深刻反省的领域有很多。就编者所闻,就有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员工,从不购买自家生产的小汽车;某著名冰箱制造业员工,大多购买他家冰箱自用等诸多怪现象。这些“怪现象”的发生,其实主要缘于他们对自家产品的“内幕”和“套路”更加了解。但这尤其值得全社会深刻反思和警惕,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优良传统哪里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