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双十一即将来临,又到了商家打折顾客囤货的日子,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双十一可谓是十分成功的。许多商家在看到商机后纷纷效仿,一年里总有365个打折的理由,自然我们也就有了买买买的借口。

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其实,营销手段很早就被古人使用了,虽然中国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商人因为其特殊的事迹或是经商之术而被留在了史册上。

在调和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间的利益中,“营销理念”起着指导和支配的作用,现代的营销理论在西方形成发展,改革开放后西方的营销理论、技术等在我国的商业中广为应用。我国古代的营销理念多脱胎于古籍和中国古代哲学,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以及儒家思想、到家思想等。

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儒家思想中人性论、民本论、中庸观、经权观都是很重要的经商理念;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各时期商人。《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评价白圭是商界的鼻祖,那么为何白圭能但起“商圣”的称号呢?白圭,战国时人,出生于洛阳,魏惠王时期在魏国做丞相,当政期间因善于治理水患而被赏识,但由于深恶魏国政治的腐败而弃官从商。

白圭经商之道

从商期间,白圭善于观察商业的规律,运用天文学、气象学等知识预测粮食收成,根据丰收年歉收年更迭交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论。白圭自己曾言:“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现代人将其归纳为四个字:智、勇、仁、强,也就是说经商要有谋划,要果断决绝,但是也要随机应变且行正义之师。白圭虽然富甲一方,但是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能与学徒们同甘共苦。

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商神范蠡的理念

前有商圣白圭,后有商神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幼时家境贫寒,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政坛一展身手,帮助越王勾践一雪前耻,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从商。范蠡善于观察总结,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百姓需求,从而准备自己贩卖的货物,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待乏论”。

《史记·列传·货殖列传 》记载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务完物”意思是说商品的质量必须完好牢靠,“无息币”是说不能让货币停止流通。范蠡深谙其道,保证商品的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刺激消费,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发挥货币增值的作用。范蠡不光自己经商致富,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做慈善的商人。《史记·列传·货殖列传》上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自古经商之道都一样,双十一的营销跟古代大商人,没区别

范蠡说:“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持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就蕴含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范蠡在经商中有着自己的坚持,这便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基石。

白圭、范蠡之所以能够彪炳千古不仅仅因为他们是成功的商人,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品质和经商中秉持的真善美的态度。他们会为了掌握农业、经济的规律不断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判断力,自己成功后依旧为民为国分忧,所出的货物保质保量,这些品质应该是每一位商人都要具备的。商人的成功不是用经济上的价值来衡量,而应以社会价值作为衡量的标准。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右上角+关注,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类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