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李清照既是大家閨秀,詩詞才藝之人,又是一個十分有性格的潑辣女子。她還十分通曉樂理、詞論,並首倡詞的五個標準,稱得上詞家,而不只是一般的詞人。她還和丈夫趙明誠一樣,十分精於金石之學,酷愛古玩。兩人婚後,李清照經常在汴京的古物市場上淘寶,有一次為了一隻小鐘,身上沒帶錢,竟脫下兩、三倍於鍾價的外套換取,直令店中人個個瞠目。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那個時代,女子當堂脫衣換物的行為被視為相當不雅有失風化的。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而且喜歡有競爭性、挑戰性、攻擊性的事物。她自己就說:“我喜歡博,凡屬於博類的遊戲我都喜歡”。而且詞作風格大膽,絕不受舊禮教對女人的束縛,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而不怕別人嘲諷。尤其她的些抒情詩之大膽直白,常令一些捧著三從四德的人們不斷地攻擊她,而她也不斷地開展“文藝批評”,以詩詞來褒貶諷刺朝政。因而後人評價李清照說她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有揚才顯己、負才凌人的一面。李清照婚後,夫妻在汴京生活了三年,在李清照24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她的公公當朝宰相趙挺之去世。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夫婦二人受到蔡京的攻擊排擠,回到山東老家,在青州鄉下過上了隱居的生活,專門從事金石書畫典籍古玩的收藏整理事業。同時不斷地進行詞作。夫婦二人把書房命名為“歸來堂書屋”。兩個人有閒時,常在書屋中賭茶:兩個人互相以史書中某行某頁所載何事為題,以猜中與否決輸贏。輸了的不許喝茶,而贏家則多為李清照。而且這成為了夫妻二人在青州十餘年隱居生活中的一個常項遊戲。既可表證夫妻間生活的歡樂愉悅,也說明二人在收藏中不斷地學習、鑽研,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學養,而絕非世俗收藏者可比。有文獻記載:二人翻書賭茶時,猜中了的往往舉杯大笑,以至把茶水全弄灑到懷中,而喝不成茶了。二人於是“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在青州這十餘年的鄉下隱居生活,雖然清苦,但卻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光,十幾年來,不僅收藏了足有幾十大車的典藏珍品,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學養,寫了許多著名的詞作。但平民的生活永遠難逃時勢的劫數,隨北宋王朝終結的“靖康之難”,李清照這種安逸恬靜適意舒心的日子終於被打破了。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攻破汴京的金兵擄掠北去。此時,朝中調趙明誠任江寧府事,又正逢趙明誠的母親病故,夫妻二人正在淄州。二人商議只得分身而行。趙明誠南行奔母喪兼赴任到職;李清照則隻身回青州整理打點藏品,然後南行。李清照回到青州後,精心篩選了一批珍藏品,共計15大車,裝船由水路運往江寧府趙明誠處。剩餘的還有十餘間屋子的藏品,本擬第二年再來搬運,可惜的是當年12月,青州落入金兵手中。這十餘間屋子的藏品全部被毀,李清照已是欲哭無淚了。但苦難這才僅僅是開始。直現大徽欽二帝被擄後,趙構為帝,是為宋高宗。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的8月,趙明誠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可是哪裡想到在赴任途中中暑生病,因為吃錯了藥而死於建康。這一年他才49歲,李清照這一年也已44歲。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對於男人而言,“少年得志,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為人生三大不幸;對於女人而言,中年喪夫就尤為不幸。李清照沒有被這擊擊倒,已是堅強之至了。但命運之神似乎對於強者總是缺少憐憫之心,不久,這位子然一身的女性又遭際禍從天降了。這個“天”卻是大賣國賊宋高宗本人,趙明誠被誣為“頒金通敵”。李清照終於病倒了。她在給丈夫寫的祭文中稱:“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意思是說她自己的心情,就如同哭倒了長城的孟姜女那般痛苦。那麼,趙明誠怎樣在死後還被掛上了這麼一個通敵的罪名呢?其一,趙明誠之父在朝執政間,自有蔡京一黨奸臣為死敵;其二,宋朝趙氏家族到宋徽宗一代已是第八代皇帝,當年太祖憑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八百軍州的龍虎雄風基因,已一代代退化為一種陰懦之風。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尤其自徽宗已來,只是日耽於詩詞書畫,歌舞酒妓,尤喜古珍玩物。這位趙構身上的染色體DNA正是其父祖一代代遺傳下來的偏好,也特喜書畫。且對趙明誠夫婦的藏品之珍、之盛,早有耳聞。因而便在趙明誠去世後,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以通敵之名,正好侵奪他的藏品據為已有。但皇帝畢竟不好公開當強盜,便派了一個太監 去“買”。皇帝買一個寡婦的藏品與搶奪又有什麼不同呢?但李清照生性耿介,偏不買賬,並說:“除非我死了吧,這些金石書卷失去之日,正是清照命歸黃泉之時。”而事實上李清照身邊也只剩下這些書畫金石相依為命了,除此而外,她已一無所有,是真正的“寡”婦了。

多才多藝的大才女——李清照,追宋高宗三年平夫冤的女詞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