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年輕明星,人生經歷特別濃縮?

有些趕時間的,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比如《流浪地球》中劉啟的扮演者屈楚蕭,從用痞帥荷爾蒙征服廣大女粉,到“懟私生飯很剛、很有個性”被贊,再到各路社交網絡賬號黑歷史被扒皮,不過短短十幾天。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雙方估計都沒料到,屈楚蕭這個資深網民的全矩陣賬號會這麼容易就被找到,還因為出道前和小透明時期的言論備受爭議。

微博小號,被指一些言論侮辱女性、“仇女”;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百度貼吧賬號,經常回復打色情擦邊球的帖子,炫耀自己和炮友開房的帖子也像是深得貼吧“屌絲文學”的真傳;

豆瓣賬號,關注了一些被認為一言難盡的小組,也有過帶歧視色彩的發言記錄。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豆瓣網友眼中的屈楚蕭豆瓣小組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幾大互聯網戰場,他倒都玩得挺溜,但後果就是在社交網絡無隱私的今天,真·被扒得底褲都掉了。

這些過往言行,在網友那裡得到的評判非常不同。

抨擊他的人認為這些“黑歷史”就是其道德與人品的寫照。這麼說吧,之前網絡上每次爆發性別大戰,“直男癌”被抨擊的負面特質他快佔全了。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也有網友覺得這些不算什麼大事兒,他沒違法亂紀,頂多是暴露之前的幼稚和無知,不至於被罵這麼慘。

這類網友也一般沒有那麼“道德敏感”:對於如今喊話要做實力派的屈楚蕭來說,比起關心他是不是道德敗壞的“直男癌”,還不如讓時間檢驗他說話做人的傲氣配不配得上日後的成績。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個人感受和評判標準不同,因此也自然難以說服對方,雙方唯一的共識可能就是:

明星(尤其是年輕新人)的團隊估計都人人自危了,這會兒正在瘋狂註銷以前的賬號呢。

畢竟,隨著21世紀初互聯網高速普及,90後普遍中學時開始玩貼吧、QQ空間、人人網,95後更是直接在網絡文化中成長起來的。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在中二不懂事的時期混過各種網站並留下痕跡,幾乎是這代年輕明星難以繞過的大坑。

有些明星被扒出來的歷史遺蹟,倒是無傷大雅。

比如魏大勳,曾經是個愛寫博客的話癆boy,真情實感地記錄生活裡的各種想法。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鄭爽因為在節目上不小心暴露了郵箱,被順藤摸瓜扒出了百度賬號,吃瓜群眾的主要收穫是知道她為了減肥不要命,還因為她只關注了胡彥斌貼吧、幾乎坐實了八卦。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白宇去年迅速走紅後,中學時期用的百度賬號也被粉絲扒了出來,當年談戀愛跟女友表白和道歉的帖子充滿了時代的氣息。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這樣的明星儘管被無情地扒了個底兒朝天,但由於沒暴露什麼致命缺點,網友在圍觀過之後,還願意笑嘻嘻地把底褲還給他們。

但有些明星,就要為自己以前的言行付出代價了。

像鄧紫棋2014年靠《我是歌手》在大陸躥紅後,15歲寫blog的黑歷史又被扒了出來:

當年鄧紫棋堪稱胡杏兒的黑粉,看到胡杏兒沒得TVB視後,又開心又解氣地罵了她一頓。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儘管後來鄧紫棋接受採訪時表達了歉意,說:“我當年年紀小,看回這些舊網誌,覺得很難看,以為講粗口是成熟和帥的行為。”

但是對於不喜歡鄧紫棋的人來說,爆粗口罵前輩依然是證明她人品有問題、難以原諒的黑點。

像這兩天突然被捲進風暴中心的屈楚蕭,面臨的大概是一樣的處境:

素人和小透明時期可以毫無顧忌地抱著一介普通網民的心態說話,但在成為有關注度的公眾人物後,就要為自己曾經的言行負責。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屈楚蕭最新ins疑似回應

這也怪不得網友好事。畢竟像微博、貼吧及各種論壇的發言,都是在公開的網絡空間上進行,被挖墳也只能認栽。

不過,可以扒是一回事,另一件事也值得在這種全民挖墳的氛圍中警惕:

輿論有時候是否過於享受將一個人從好評的山頭踢下去後,架在道德的火架上炙烤的快感了?

網友有不喜歡屈楚蕭們言論的權利,但很多憤恨的批評和罵聲卻蘊含了一種“永世不得翻身”的邏輯:

1、他們有這些言論,證明道德一定有問題,進而想要否定整個人;

2、他們以前這麼想,說明現在也這麼想,依然進而要否定整個人;

也就是說,社交網絡黑歷史可能折射的是一個人曾經的缺陷和無知,但沉迷於一次性審判的輿論,往往不想給予任何寬容的空間。

所以有的圍觀網友會感嘆,這些明星要想在嚴苛的輿論中全身而退,最好一齣生就是個聖人。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不拿人性當天方夜譚的人都明白,這怎麼可能?

但當今的輿論環境已經向這個方向轉向許久:任何道德上的瑕疵都有可能成為送公眾人物站上輿論審判臺的證據,儘管很多人對“道德瑕疵”的定義僅僅是,我看不慣的。

因此,同樣值得警惕的是,有時被道德大棒擊打的並不僅僅是明星。

社交網絡時代,安迪·沃霍爾曾預言的“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時代早已經來臨——在微博中獎了,因為哪句話成了熱評、熱轉了,跟大V吵架被掛了……

很多時候都有可能使一個人自說自話的地盤,瞬間吸引萬千網友點進去觀看一番。

普通人一旦落入自己的社交網絡被聚焦、被扒皮、還要評頭論足的處境,下場只會更慘:我空有被嘲的把柄,卻沒有粉絲替我說話。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所以,雖然從社交網絡找明星黑歷史的操作並不稀奇,但也有不少網友因為屈楚蕭居然這就有了這種“待遇”,而感嘆禍從口出在當今的威力愈演愈烈:

這不就是之前老說的,“假如我一不小心出名了,那我肯定死於社交網絡屁話太多”成真了嗎?

照現在的網絡生態來看,沒幾個人能活著走出網友苛刻的眼光。

有人是暴力追星族,激情噴髒不在話下,被扒後果不堪設想。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有人認為自己從小到大應該樹了不少敵,一人一錘都能置於死地。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有人擔心相貌上的網絡暴力:要是以前又黑又胖、從不打扮的照片被扒出來,肯定會被罵“換頭了”。

還有人意識到自己多年前的言論和想法很可笑和無知,儘管親歷了成熟和變化的過程,卻依然感到無力為自己辯護。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些在社交網絡文化中狂歡、迷茫又成長過的年輕人,承認自己的歷史遺蹟要是被置於大眾的審判中,都不知道自己是因為哪條死的。

從突然走紅到口碑滑坡 可能半個月都用不了

縱然公眾人物的品行和普通人不可一概而論,但普通人能感受到,這種輿論的力量如果不加以警惕,將平等地在每一個人身上輻射危機。

它意味著道德的概念被允許隨心所欲地膨脹,人們可以進一步用道德作為戰無不勝的武器甚至借題發揮,也可以以偏概全、但心安理得地為不喜歡的人蓋棺定論。

這其實是網絡輿論場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似乎每次牽涉到明星的人品道德,人們便容易陷入毀滅偶像的快感,讓道德審判的力量被濫用。

可是社交網絡、人人連結的時代早已證明,我們都是拴在一根繩上經不起炙烤的螞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