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的紅磚文化

閩南古厝是指在閩南一帶的傳統民居,在閩南語裡,”厝“是房子,又名紅磚厝,紅磚厝就是紅磚頭蓋的房子,是閩南一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它的主要特徵是,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紅磚白石牆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

閩南的紅磚文化

閩南古厝主要分佈在福建泉州市、廈門市、漳州市、莆田市及其所轄的泉港、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惠安、晉江、石獅、南靖、平和、雲霄、詔安、東山、漳浦、龍海、華安、長泰等地。各地古厝總體相似,但部分細節不盡相同。

閩南的紅磚文化

閩南古厝特別是磚石混砌和牆面的裝飾及色彩紋樣在中國建築史上有它獨特之處因而有學者認為這個區域的民居是屬於“紅磚文化區”。

閩南的紅磚文化

在閩南古厝的傳承中,“紅磚文化”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紅磚文化”不止是閩南古厝建築特色的發展與成就的概括,更多的是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豁達的性格,睿智、溫良、自省、拼搏的特質以及務實、進取、勇敢、奮鬥的作風的概括。“紅磚文化”是與閩南人民的精神世界相連接的文化,是閩南人民繁衍壯大,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這種文化,不僅是閩南人的瑰寶,更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