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解碼”:將推動降低甚至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布。

這份綱領性文件明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髮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文件描繪的宏偉藍圖,讓各界對於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抱有更充分的期待。而接下來大灣區又該如何建設?會在哪些重點領域、重點方向取得突破?

2月28日下午,國新辦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在此次發佈會上,大灣區建設的多項重點任務得以披露。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码”:将推动降低甚至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

推進大灣區建設多項工作已開展

此前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根據出席此次發佈會的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介紹,目前廣東省已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上做了多項工作。

據介紹,目前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不斷深化;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落戶廣州南沙,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72個科研機構;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並已出臺廣東省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辦法等政策文件。

此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港珠澳大橋已於去年10月正式開通,廣深港高鐵全線通車並實現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開建,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

與此同時,營商環境加快對接。廣東省對港澳服務業開放部門達到153個,涉及世貿組織服務貿易160個類別中的95.6%。開辦企業的辦理時間實現了不超過5個工作日。

加強跨境公共服務銜接

一個蓬勃發展的大灣區,離不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未來,在大灣區交通建設上,將會有哪些突出動作?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羅文在發佈會上表示,要統籌基礎設施佈局,抓緊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規劃和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完善大灣區鐵路骨幹網絡,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社會,構建信息通信層面的互聯互通也一樣重要。對此,羅文在現場表示:“推動降低甚至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羅文表示,要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賦予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同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完善緊急醫療救援聯動機制,為大灣區居民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

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重要戰略地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大灣區內對於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哪些構想?

對此林少春在發佈會上表示,大灣區內要探索加強資源共享,促進創新要素的流動、暢通。他指出:“廣東省內,我們對財政性的科研資金不再實行限制,港澳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的,拿到財政性資金以後可以跨境使用,也就是說,廣東的財政資金支持科研的可以過到港澳去使用。另外,廣東的科研機構、實驗室也要對港澳全面開放,對港澳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有需要使用廣東設備的,都可以申請使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發佈會上表示:“展望未來,我們繼續大力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體的工作包括:一是鼓勵全力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二是聯繫國內外頂尖企業、科研機構以及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同時,我們積極推進在香港科學園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兩個創新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