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佣金集體上調 餓了麼最高接近26%,你怎麼看?

外賣平臺佣金集體上調 餓了麼最高接近26%,你怎麼看?

近日以來,外賣平臺佣金上漲等話題被廣泛關注,據財經網瞭解發現,平臺服務費上漲成普遍現象,其中“餓了麼”為最高,平均佣金比例最高接近26%。平臺頻繁漲價背後,既是本地生活服務全面加速商業化的體現,同時也將商鋪線上運營成本高、生存難等問題進一步暴露。

店主:平臺的“套路”都要商戶買單

某鴨湯雞腿飯是馬先生在餓了麼平臺上線的第二個店鋪,而之前運營近一年的店鋪目前已經關閉。“2017年11月開始店鋪在美團和餓了麼兩個平臺做(運營),日單量最高的時候兩個平臺加起來能在400以上,每天淨收入大概有1000元左右,雖然看著一個月幾萬塊,但幾個人合夥做生意平均下來就很少。為了賺錢,2018年末開始自己開店,重新在平臺上線運營。”

“沒想到如今新店更難做。”馬先生對財經網表示,“目前美團的店鋪還沒有成功審核上線,但在餓了麼已經運營了一段時間,而餓了麼現在的佣金已經從一年多以前的18%漲到了24%。”

“上一個店鋪在餓了麼上線初期,平臺鼓勵(店主)做獨家,就是店鋪只能在餓了麼平臺上線,當時給申請了佣金降低到14%,但因為我沒有選擇獨家,所以一週之後佣金恢復到了18%,還是在能接受的範圍。”馬先生表示,“如今每單佣金上漲了這麼多已經很難做了,而平臺還要做超級會員、要做滿減的活動。”

根據店主馬先生的解釋,餓了麼平臺的超級會員在各店鋪點餐都能使用相應的店鋪紅包減免,每個店鋪超級會員的紅包額度差異,主要看店主自身的補貼力度,每一單店主必須補貼最少3元。

“你必須補貼,因為補得少用戶就不選你的店,單量瞬間就能下降,店鋪的排位相應就會靠後。業務經理看誰家銷量高或者做獨家,配送費會給補貼一部分,排位靠後就什麼都沒有。現實情況是每單的佣金在上漲、還有自己補貼超級會員紅包、補貼配送費等等,假如一單30塊,至少有10塊錢是給了平臺,本身餐飲的利潤在35%-45%,減去人工水電、店鋪租金,維持不虧就很勉強了,這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馬先生表示,“平臺的玩法套路、用戶的實惠,實際上最後全是商戶承擔,跟著白玩。”

另一位便當店店主王先生自去年6月開始在餓了麼平臺做線上運營,佣金也已經從當時的20%上漲到了24%。而王先生的擔憂則更多,“去年剛做的幾個月是能盈利的,但是現在虧損,現在根本賺不到錢。一方面是佣金高,另一方面為了增加單量就要降低配送費、要補貼滿減,都得自己承擔,成本都是自己的。”

此外,商戶向財經網提供的配送服務頁面截圖中也顯示,餓了麼平臺的蜂鳥配送佣金收取達到了26%,且保底價為5.5元。商戶如選擇蜂鳥配送服務合作,相應佣金支付、補貼成本核算下來依舊不低。


外賣平臺佣金集體上調 餓了麼最高接近26%,你怎麼看?


儘管目前都處在盈利難或者虧損的狀態,馬先生和王先生對於未來店鋪運營並沒有更明確的辦法。“目前在餓了麼平臺一天的單量為50左右,賺不到錢,雖然做獨家可以獲得相應的佣金減免和補貼支持,但還是想選擇兩個平臺都上線,整體來看做獨家還是損失更大。”馬先生補充道。

專家:對於平臺提高佣金費率是否合理需要進一步觀察

從整個行業發展現狀來看,當下外賣平臺佣金上漲已是普遍現象。一方面是平臺低佣金水平招攬商戶、燒錢補貼發展加速期已過,一方面是商戶流量資源競爭加劇、運營成本不斷提高,行業迴歸良性發展顯然還需要更多的調控與平衡。

前速途研究院院長、互聯網評論家丁道師則表示,未來外賣平臺佣金隨著商戶流動和市場反饋波動性調節會成為新常態,提價和服務體驗之間需要一個平衡點和公約數,這就要看對於平臺來說是用戶體驗更重要還是賺錢更重要。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對財經網表示,對於佣金問題,《電商法》第三十五條指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以及技術等手段,對平臺內經營者在平臺內的交易、交易價格以及與其他經營者的交易等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或者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如此看來,對於平臺提高佣金費率是否合理需要進一步觀察。

“外賣等生活服務行業的運營成本呈現出上升態勢,過往的平臺抽傭比例很難適用於今天的市場環境,平臺在技術、配送等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導致成本增大,而這也是各個平臺紛紛提高佣金的原因所在。不能單純來看費率的高低,而是要看平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陳禮騰解釋道。

陳禮騰認為,提高佣金費率增加了商戶的壓力,但外賣對於大多數商家來說應該是業務的擴展而不是核心,佣金的合理與否還需要商家與平臺進行充分協調溝通。另一方面,平臺為了生存的需要,需要提高“造血能力”,提升了佣金,商戶為了不虧本,難免提高餐品價格,而最終這些成本會有部分落在消費者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