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真的是“至愚至昧之童蒙”?

天启皇帝——真的是“至愚至昧之童蒙”?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史对其评价多是“乳臭未干”,乃至于“至愚至昧之童蒙”,终究发展到说天启天子是“一字不识,不知国是”的文盲兼傻瓜了。"帝本童昏,不能辨忠佞”张廷玉在《明史 熹宗本纪》也称天子“庸懦”

这有些夸张。

北面,女真后金日益壮大,虽然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由被动转主动。但天启朝对后金作战有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

和天启七年的宁锦之战

两场战役明军获胜,

天启皇帝——真的是“至愚至昧之童蒙”?

在天启六年十一月的时候,袁崇焕曾经上奏疏吹牛,依靠在关外修城屯田,就能够让后金投降。还对魏忠贤大拍马屁:

“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而后,天启皇帝批复“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而且最后更是明确告诫袁说:“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告诉他老老实实做事,别整这些把戏。

可见天启帝的军事能力

至于文盲,傻瓜,

天启元年十二月的时候,内阁首辅叶向高曾经给天启皇帝上疏说:皇上聪明天纵,朝讲时临,真可谓勤政好学之主矣。但今之尝朝,既是套数具文,无关于政事。而日讲开陈,时刻有限,亦恐不能洞悉于义理之精微,古今政治之得失。” 也就是承认天启很勤奋,经常上朝。

可见明史对天启皇帝的评价,有些夸张。

天启7年(1627年)朱由校不慎落水。之后病重,

霍维华献“灵露饮”,以五谷蒸馏而成,清甜可口,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而后没多久就驾崩了。落水落的实属蹊跷。

而后传其五弟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公元1644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攻入北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大一统王朝明朝灭亡。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贵族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北京,建立清朝,开始了二百多年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