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秀丽山城古交圪咀崖娘娘庙起源于唐朝,始建年代无考,位于古交西北五华里处,汾河、屯兰、原平三川交汇之处。过去圪咀崖汾水涛涛,秀峰环峙,风景宜人,占地十二亩。庙中碑刻记载历年历代都有修缮和扩建,原建筑有正殿三楹、献亭、戏台、钟鼓二楼等配置齐全。后虽年久失修,废墟之上敬香献花求拜者仍然络绎不绝。公元2002年春,古交闫福林、邢占禄等热心人士,共同发起修复娘娘庙的倡议,得到市政府同意,经文体局批准后,历时长达十三年之久。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复建后娘娘庙从中轴线拾阶而上,中间为正殿、献亭,两侧有耳房和东西偏殿,下院左右两边为禅房,顺着台阶往下走,正南建有戏台和钟鼓二楼。中轴线向西正在扩建之中,往东建有迎宾楼,出迎宾楼向南直走便是山门,整体达到三进院的结构,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娘娘庙的重辉,既续千古文脉,又启百代风骚,实属汾河文化点睛之笔。2010年被古交市政府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古交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管所、文化宫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修缮后的圪咀崖娘娘庙整体建筑保持清代风格。来到庙前,吸引眼球者乃娘娘庙雄伟壮观之山门。山门前台为单檐歇山顶构造,正脊之上二龙盘旋,中间塔刹雕琢,两端吻兽对望,檐下柱科之上龙行耍斗,象鼻施昂,格外华丽,明间立柱四根,明栿抹角垂莲柱,蓝底金漆“娘娘庙”三字,气势夺人,朱红大门金漆兽面,气势非凡,山门开启,道教第一护法大师王灵官大神威风凛凛在此护佑。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进入庙院,穿过拱门,拾阶而上中轴线上乃新增设的献亭。献亭是专供祭祀置放贡品的地方。献亭单檐歇山顶构建,飞檐如展翅,椽檩似翎羽,斗拱像花篮,加上兽吻、瓦当、滴水、屋檐下龙、虎、凤、白象等瑞兽雕刻精细点缀其中,金黄、碧绿、孔雀蓝三种颜色交相辉映,多姿多彩的画面情不自禁让人驻足观看,中国传统建筑静态之美所传达的信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正殿东西18.5米,南北64米,占地面积1184平方米,单檐硬山顶,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六檩无廊式构建,明间平身科七踩斗拱施昂,角科龙形耍斗,象鼻斜昂,特别引人注目。殿内顶高室阔,横梁、天花板彩绘艳丽夺目,整个殿宇,富丽不失庄重,凝固中蕴含着无穷艺术魅力。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殿内神像:正殿塑有送子娘娘,麻疹娘娘,豆疹娘娘等多尊雕像,她们各司其职,感应显圣,送子送福与人间,民间善男信女,千请千灵,万求万应,祈福福至,驱患患除,一时间圣名远播,不仅附近十里八村,就是外省外市的男女都来宝地求子如愿以偿。

左右耳殿供奉着财神和文昌帝君二神。东西偏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和福禄寿三星。三月二十五赶庙会期间,人们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时间赶会的内涵丰富多彩,整个庙观人山人海,如蝼蚁般爬上爬下,展现出民众祈求多子多福的良好祈愿。

从正殿拾阶而下,站在石栏旁边,正是观赏戏台之最佳位置。戏台整体单檐、卷棚式歇山顶构造。少了正脊,通瓦直接垒砌而成,使得整个建筑线条柔美流畅。檐下斗拱施昂,瑞兽点缀其中。梁枋檐檩皆精雕细刻着彩凤,蛟龙,喜鹊等吉祥之物。明间下施廊柱,前台敞廊,后台设屏风,柱础上雕有花纹,处处体现出古典建筑的精神与气质。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钟鼓二楼构造为十字歇山顶建筑。博风板内“悬鱼”垂挂,顶有瑞兽对望,檐似飞鸟展翅。整体造型小巧而精致,陪衬在雄伟的戏台两边,更增添了建筑物古风古韵对称之美,即使静默亦可赋予人思想与信仰。

古往今来,石碑最容易留住足迹,记载青史,是用石头书写文明,被人称为“石史”。

庙内碑刻新旧共64通,其中清嘉庆四年的碑刻两通,民国碑一通,上面记录了修建庙宇捐款人名等,乃娘娘庙最珍贵碑刻之一。

娘娘庙如此倍受人们崇拜,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圪咀崖人称万子山,山上植被繁茂,早年间常有一股清泉从庙后山坡流入汾河,而地面掘地一尺,即可有清泉涌出,故此经常有雾气萦绕,在阳光反射之下,五颜六色之彩气时隐时现,给人如临仙境之感。

相传在建庙之后,有一南方人到此上香,且在庙里转了一圈,发现圪咀崖山中有一只金鸡,于是他找到庙里的老善友说:“你菜园里有一根最大的黄瓜,请你给我留下,从今天起等到一百天,我每天付你一两黄金来换取这根黄瓜”,到99天时老善友怕人偷走这根最大的黄瓜,他小心翼翼地摘下放到禅房。100天时,这位南方人到了娘娘庙,他一见黄瓜已不在,便大哭起来,并告诉老善友,娘娘庙后山有一只金鸡,这根黄瓜就是打开这座山取出金鸡的钥匙。钥匙不到一百天取下弄坏了,任何人都不能打开山取走这只金鸡了,说完他哭着离开了娘娘庙。

每年三月二十七日闭会谢神后,总会有雨水从天而降,多则绵绵细雨少则点点滴滴,俗称众神洗山,且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圪咀崖娘娘庙集天时、地利于一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民众的信仰。据记载自临汾、平遥、霍州、灵石、介休、祁县、洪洞、忻州、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人们到此赶庙会,这在古交绝无仅有。


古交——万子山上岁月流 圪咀崖下功德修


圪咀崖娘娘庙庙会是古交最具影响的民俗文化,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可称古交庙会之最。

从三月二十三日起就有人三三两两来到庙里祈福求拜,还花拔花,一直到二十五正日,天刚蒙蒙亮人们就开始络绎不绝前来祭拜,到日上三竿人们熙熙攘攘纷至沓来,有拎着香烛贡品礼炮者;有抬着几百斤重的香猪上贡者;有牵着山羊前来答谢者。尚未到中午时分,庙院里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一时间人们在娘娘殿里,有还花花者,也有许愿拔花花者,闭上眼睛,拔下白花生男孩,拔下红花生女孩,据说特别灵,使得已经如愿的人们在娘娘庙里举着花花奔走相告,热闹的场面好似在举办一场交流生子的花会。

戏台是乡村唯一的公共文化场所。在赶庙会期间,酬神大戏天天上演,还有道情和八音会,十里八乡的人们来了喜欢听啥随便选,整个院子里,台阶上,石栏边都是看戏看热闹、还花拔花的人们。这样的场面也使得商贩云集,售花花和香烛贡品者摆成长龙,买小吃与玩具者更是不失时机,趁此机会宣传公司产品者层出不穷。

庙会在古时仅是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是一个地方社会民意、经济以及文化的集中体现,传承和保护好民俗文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圪咀崖娘娘庙从始建以来一直香火不断。她是古交人民始终不忘老祖宗五千年传统文化,用真情与虔诚架起的一座与历史对话和交流情感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