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中的秘密

中国人常说的坐、立、卧、行,坐放在首位,可见椅子和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明代袁了凡《静坐要诀》中记:“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除了睡觉,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坐着的,那么一把舒适的椅子就非常重要。


家具中的秘密

明末清初徽州产榉木四出头官帽椅


(江南文人家具博物馆藏)


我们一般认为沙发最舒服,可沙发坐久了就腰酸,越坐越难受。因为沙发对人的脊柱支撑力量是均匀的,甚至过分柔软的沙发会使人的重力主要集中在腰部,而对身体有利的坐姿,应该是要合理分配身体的重力。中国传统坐具没有现代椅具坐上去那么“舒服”,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坐立卧行必须是有要求的,要端正身姿。《二程遗书·伊川语》:“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古人利用器物对人的行为进行矫正,强调人的日常行为需要端正身姿,威仪具足,既是自身修身的要求,也是与众人相处的礼制规范。

坐姿端正也是为了人在久坐的过程中,不伤害自己的身体。在农耕时代,江南的女子需要做绣花织衣之类的活计,有一种专用的绣凳,凳面非常狭窄,只容臀尖落下。坐着的感觉并不会舒服,但这样坐,腰板会挺直,久坐劳动才不会伤害腰椎。中国古代的坐具不是为了迎合我们感官的“初级舒适”,而是通过椅具来端正我们的坐姿,从而获得身体“长久的舒适”。


家具中的秘密

清中期江南制作的榉木绣凳





明式椅具将人的重力合理的分配,可以通过靠背、扶手获得支撑,减小脊柱的压力。沙发一味迎合人的惰性,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坐姿,自然身体会受到损伤。

四出头官帽椅子搭脑和扶手都出头,搭脑两端伸出如古代官帽的展脚,故名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不仅仅是体现威严的礼器,它同时也是舒适的坐具,四出头官帽椅子的座面较深,靠背向后仰。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人坐在椅子上,身体向后略微仰躺,可以不用正襟危坐,而是放松休闲的姿态。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中有一白衣高士独坐一椅,靠背亦向后顷斜,可以仰坐。苏东坡说:“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独处闲坐,游目骋怀,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所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家具中的秘密


四出头官帽椅,因其搭脑像古代官帽而得名



家具中的秘密

山东曲阜孔府藏明代展脚幞头


因帽子用漆纱制作,故俗称乌纱帽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与道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工艺作为人的手工劳动,和人类的社会性相关连,人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心理去从事工艺的生产。马克思说:“工艺学揭示出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注1)明式家具既是满足实用目的的器物,同时也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注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以上内容节选自《古代家具中的秘密——一把椅子的诞生》第五讲,该音频课程由文人空间特邀古家具鉴定、修复专家邓彬老师主讲。本课程以明式家具中的典型器——椅具为着眼点,通过对传统工艺及文化的扼要剖析,带你轻松看透明式家具中的诸多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