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自始皇帝一统华夏,王朝更迭,历代功业之盛,莫过汉唐。秦法严苛,天下苦之久矣,始皇巡幸天下,不期崩于中途,丞相李斯勾结赵高,赐死公子扶苏,而立胡亥,陈胜吴广大泽乡振臂一呼,四方景从,秦传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与西楚霸王并向争雄,项王乌江自刎,九州遂为汉家天下。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大汉以武立国,终汉一朝,北逐匈奴,西通丝路,南并百越,东尽波涛,疆域万里,日月所照,皆为汉土。四百年风云岁月间,名将如云,留下多少传奇故事,历经千年流传至今。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决战沙场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每览史书,却总为那些老将军们事迹所打动。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大汉三位老将的传奇故事。

飞将军——李广

李广,将门虎子,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历仕三朝。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临阵勇猛无当,因功拜为中郎。汉景帝在位期间,七国之乱爆发,任命李广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平叛,血战昌邑,他斩将夺旗,勇武之名传扬三军。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李广立下大功,本来封侯可期,但因为他私自接受梁王将印,引起景帝不满,被调任上谷太守,人生命运也随之改变。李广久在边地,历任各郡太守,只要是汉匈奴接壤的边郡,都有他的身影,每逢交战他都身先士卒,因其作战勇猛,骑射过人,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李广也因为对匈作战有功,被誉为当世名将。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汉武帝继位后,汉朝开始对匈奴发起攻势,李广作为当时最有对匈作战经验的将领,开始被委以重任。李广本以为他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可他却不知道,这只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李广第一次独当一面,领万余骑出雁门,却因寡不敌众被匈奴人活捉,侥幸逃脱回到汉朝,又被一撸到底,再次复出之后,只能给大将军卫青打下手,后屡次出征,却没立下什么大功。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眼看老之将至,自己却还没有封侯,无奈的李广只好找皇帝陛下走后门,希望老大再给个表现机会,汉武帝同志也真滑头,这边任命李广当前将军,那边却告诉大将军卫青,李光老了,运气不好,不要让他挑大梁。李广受封前将军,本打算最后拼一把,可惜命运实在爱开玩笑,没有卫星定位的他,居然迷路了,漠北决战根本没赶上趟。立功不一定有赏,犯错却一定有罚,骄傲的李广不愿受辱,愤而自杀。

麒麟阁功臣——赵充国

赵充国,初为汉武帝羽林卫,后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被匈奴大军围困,他率敢死队为大军打开突围缺口,身受二十余创,汉武帝亲自召见慰问,感其忠勇,授任中郎,升为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氏族人反叛,命赵充国为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军前往平叛,因平乱有功升中郎将,回朝任水衡都尉,后出击匈奴,俘获西祁王,再升后将军,兼水衡都尉。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之后,与赵充国等人共立刘病已为皇帝,赵充国因拥立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后领汉军三万骑出酒泉,远涉千里,与乌孙夹击匈奴,匈奴大败远遁。解决匈奴之后,羌人部落崛起,大汉骑都尉领汉军三千骑御边,为羌人所败,七十多岁的赵充国再次领军出征。为了彻底解决边防问题,他向朝廷提出了屯田之策,并亲自筹备实施,羌人多来归降。赵充国从军数十年,功勋卓著,去世后挂像麒麟阁,被誉为“昭宣中兴”第一将。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少年骑士,大帝羽林,转战千里,镇抚四夷,历任枢要,良策安边,壮岁从戎敢血战,古稀率师奏凯歌,中兴天汉第一将,挂像麟阁赵充国。

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据说是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后,王莽篡汉之后,选拔豪杰为己用,任命其为新成大尹,王莽败亡之后,天下纷乱未定,马援携族人逃亡凉州避难,当时割据陇西的军阀隗嚣,任命他为绥德将军,为自己出谋划策。是时天下大乱,隗嚣割据一方,南边有蜀帝公孙述,东有位面之子刘秀,他自知实力不足以争天下,就想抱准大粗腿,派马援为使,分别到两家去探探底,看谁能成事。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马援同志先去四川见了公孙述,觉得他是渣渣,几年之后,他又去了河南,见到了刘秀同学,一见倾心,回去就跟老板说这是汉高祖再生,跟着他混准没错,隗嚣虽然不大相信,但还是遣质子入朝,后来准备自己创业,被光武帝刘秀给消灭了,而马援同志也正式成为东汉大家庭的一员,开始崭露头角。在陇西太守任上一干六年,大大缓解了羌人带来的边防压力,后回朝任职,荣升虎贲中郎将。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西北消停了,南边又开始闹腾,交趾(今越南北部)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并自立为王,南四郡从者甚多,消息传回朝廷,光武帝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前往平叛,马援不负厚望,大破叛军,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并于汉南疆界立下铜柱,上刻铭文,曰:铜柱折,交趾灭。因平定二征有功,马援受封新息侯,特赐兵车一乘,入朝站班位次九卿。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得胜回朝没多久,北边的乌桓和匈奴又来打秋风,兵锋直逼三辅,马援深以为耻,立志要马革裹尸,亲率三千骑兵,巡防边郡,乌桓的朋友们也很机灵,得到风声就溜了。要说南边的兄弟们也真是有活力,刚过没几年,湖南的五溪蛮兄弟又出来抢戏,朝廷多次派军围剿,都吃了败仗,年过花甲的马援同志看不下去了,请命率军南征。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光武帝念其年老,不忍他再冲锋陷阵,马援跟皇帝说自己还很给力,并顶盔掼甲,纵马驰骋,光武帝刘秀这才放心,命他率各郡募兵和囚犯四万人,前往武陵平乱,一战大胜五溪蛮,蛮兵退入山林之中,马援率军驻扎壶头山,准备再战,但因年事已高,外加水土不服,竟然病故,让人深感痛惜。

将军虽老雄心在,纵横沙场逞英豪,大汉三老将事迹让人神往

慧眼识英主,从龙定九州,威德服西羌,豪名退乌桓,南疆立铜柱,花甲征溪蛮,殒命壶头山,捐躯以马革,天汉马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