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

大家好,今天上官潇潇给大家带来的是兵法三十六计策中的三计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仰制秦国的对外扩张,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两个大国当时关系非常密切,给秦国造成极大威胁。秦王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图便宜、没什么雄心大志的人,关键时刻还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计谋。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需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听后,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还真的和齐国决断了。

待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时。张仪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和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反攻楚国。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

用假象去欺骗敌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把受骗的假象当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能够掩护真相。好吧,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兵不厌诈”。

我是湖北人,放古代就是楚国人,想来我们楚国的王也真的太容易“着道”了。我走到哪里一听说湖北人就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贬义还是褒义呢?我是鄂西北的,“奸”和”“诈”往往听说指着黄陂那周遭的人。但是自认为小聪明,占小便宜的人常见,结果呢?你奸诈是小奸诈,大奸诈的人会更“诈”你,所以不要抖小聪明,修好德行的大智慧,看透世事,免得掉坑里。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

楚汉相争时,西魏的王豹投靠了项羽,联楚反汉。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兵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铺板(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渡口。当时黄河上还有一个夏阳渡口,只不过夏阳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军渡河,所以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很难成功,于是他决定“暗度陈仓”。一边命大军向夏阳调集,一面佯装要从临晋关渡河。王豹也只顾着把手铺板,低估疏忽了夏阳渡口。汉军主力在韩信的率领下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势如破竹,从后面猛攻魏军。王豹率军抵抗不住,只能不断后退,退到黄河边上时,自已反而因为受黄河天险所阻,无处可逃了。

表面上让敌方知道我军的军事动向,利用敌方关注我方的表面行动时,我方悄悄迂回到其他有利地点乘此攻击,一定能获得胜利。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恒,曹操进兵击败了乌恒,袁氏兄弟没法只有去投奔以前有过过节的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定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回朝,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生疑虑。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设伏兵,招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众将见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曹操的深谋远虑。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他们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们的合力抗拒。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火拼。我们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俩个大敌,既保存了我们的实力,又为下一步消灭公孙康打下好的基础。

当敌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方应该静观其变,等待地方出现进一步为难的局面,好让对方相互内讧。我军则坐收鱼翁之利,顺应着时间变化而消灭敌人。

上官潇潇我觉的:一代枭雄曹操,城府和智谋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探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