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就行?其實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

很多人認為,學語言並不難,只要肯下苦功夫、敢開口說,記住單詞、短句、長句、語法,就可以了。

其實,這只是假象,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習了很久英語的朋友,單詞、語法、句子都牢記在心中,考試也不錯。但是一旦去到了國外,發現學的根本就不夠用。才發現自己僅僅是會說而已,語言還不足以支撐自己表達觀點看法,更不用說有邏輯、完整地講話。

所以,在美國,他們特別重視想法的輸出,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有自我展示、甚至上臺演講的機會,要的並不是當眾講話的自豪感,而是通過語言的輸出,倒逼自己學習、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如果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在語言輸出的同時,完成自己思維體系的建立呢?

一、不揠苗助長,循序漸進

能說就行?其實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語言對他們來說是不一樣的。

0-2歲的小寶寶,此時牙牙學語是他們的重要工作。所以我們應該給到的是語言的環境,爸爸媽媽多和寶寶交流,引導寶寶模仿,讓孩子熟悉語言的韻律和節奏,產生天然的親近感。在這個階段,讓孩子自然地學習就好。

3-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的輸出期,此時需要父母給孩子創造語言和場景相關聯的環境,讓孩子不僅要學會聽,也要學會聽懂、說出來。

7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語言邏輯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並且詞句也累計到了一定的階段,此時語言的表達應該是進入了嚴肅和正式的階段,學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誘導孩子多聽、多說

能說就行?其實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和常識,才能完成自己只是體系的建立。

所以,爸爸媽媽此時的作用特別重要,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父母都應該引導孩子多聽、多說。

三、鼓勵孩子多讀,多看

能說就行?其實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

“會說”,這僅僅是讓孩子有與人溝通的機會,但是想要更深去進行交流溝通,會說就不能再滿足這些要求了。爸爸媽媽要想讓孩子在長大後獲得比同齡人更多的機會,就要去讀、去看,讀的越多,看的越多,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從中獲得樂趣就越多。這些興趣又開始促進孩子主動地去學習,這樣就成了良性的循環,不斷地豐富孩子的內心,不斷地磨礪孩子,使孩子更加的優秀。

能說就行?其實語言並沒有那麼簡單

瑞思英語Professor說:

我們與孩子一起探索英語的世界,並不是為了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更重要的是開拓孩子的視野,引導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同時,帶著思考去探索這個世界,引導孩子的思維引到我能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成就更好的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