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序

原无/文

人们通常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它和后来的战国时期合在一起就是春秋战国。但不要忘记,春秋和战国只是周朝的特殊阶段。

春秋是一段非常独特的时期。周先王在全国分封了100多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后来就成了周王朝的掘墓者。一些诸侯国实力日渐强大,而周王室却越来越衰弱。由于周朝中央权力的衰落,加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奴隶社会制度土崩瓦解。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很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思想剧烈碰撞产生的影响都是空前绝后的,因而在中华文明史中成为一段闪耀着璀璨光芒的美好记忆。

周王室控制力日渐衰微,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战争频繁。权力热点不断转换,而却一直没有一个诸侯国、一股力量长时间有效领导这个世界。另一方面,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推动了私田开发,逐渐瓦解了井田制,经济基础的迅猛变化,破坏了周朝繁杂苛刻、等级森严的礼制,动摇了不平等的人身关系制度。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序

春秋列国图

控制的放松、思想的解放、竞争的压力、先辈的勤奋……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人才、仁人志士、高尚君子,创造出了众多美妙绝伦的经典故事。尽管经过几千年的冲刷,很多故事在今天仍然有着迷人的魅力,它们所展示出来的善良美德、信义品质、宽容胸怀、敬畏之心仍然象灯塔一样为今天前行的众生们指引着方向。

在人们的思想出现迷茫时,追求大义成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中流砥柱。卫国的州吁、石厚敢于“众叛亲离”,大夫石碏就能够“大义灭亲”。在晋国的赵氏孤儿传说里,主人公对大义的超常坚守使故事相当凄美动人。

尽管当时不少人被钱财、美色俘虏,然而洁身自好、不为财色所动者大有人在。晋国有介之推不言禄,宋国有子罕不接受别人无故送来的美玉,齐国的晏子坚决拆掉了国君送给他的豪宅。

纵使有些礼乐崩坏,但守信的美德依然非常普遍。季札挂剑是君子守信的先进典型,晋文公“退避三舍”、孙武“三令五申”、曾子杀猪都彰显了春秋信用的真实存在和巨大影响。因为信用的威力存在,齐襄公失信才受到人们的一致谴责。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序

春秋乐园

君子风范仍是支撑春秋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所以,“管鲍之交”当时就是人们称颂的榜样,不忘本的“南冠”艺人赢得了晋国人的尊重,晋大夫让功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孔子受困陈蔡时依旧弦歌不断的行动为众多迷途的羔羊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但节俭还是受人们尊重的美德。所以,百里奚、孙叔敖、子产、晏子才在人们心中有那样高的威望。

社会的急剧变化和激烈竞争给了生活在下层的人们走上前台的机会。所以,穷困潦倒的管仲得以从小商贩、士兵、家庭教师的岗位走向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舞台,牛贩子宁戚凭借一首经典的歌曲打动了国君,做了齐桓公的大夫,养牛多年、身为奴隶的百里奚能够转身成为秦国的国相,民间老汉烛之武被国君请去帮助郑国劝退了秦国的大军,来自乡野的曹刿能够在鲁国国君面前侃侃论战。

当然,最不能忘记的人是孔子。孔子以其渊博的知识、正直的品格、勇敢的精神、好学的作风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描绘出了春秋思想文化的辉煌一页。

春秋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开始了中国思想文化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这个特殊的时代,孕育出了孔子、老子、孙子、管子、邓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他们的伟大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从春秋时期先辈们浩如烟海的活动中选取了100个影响更为深远的故事,我们想,也许这也故事曾经是他们的思想之源。

我们把这些故事集中在一起推荐给大家,期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收获。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序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