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是自己家的好”說說那些教育孩子的事

相信很多父母都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傷透腦筋,那些熊孩子的壞習慣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他們什麼時候開始不聽父母的話了?和父母期望的方向背道而馳……

如果那個不聽話的孩子是別人家的,你又熟悉他們的父母,你是否覺得這個熊孩子和他父母小時候有點像。這一點也不奇怪,是生物遺傳物質在起作用,那麼就請父母靜下心來,讓你傷透腦筋的不過是又一個“自己”,我遇到過一個明事理的家長和老師說:“我上學時聽老師講課就像聽天書一樣,孩子學不下去,挺理解孩子的。”

“莊稼是自己家的好”說說那些教育孩子的事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既然孩子和自己有著相似的生物學基礎,父母就該想想,自己上小學、初中時成績怎樣?如果自己成績一般,憑什麼每次考試都要求孩子非拿第一不可?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家長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求孩子去儘自己努力學習,考出多少分是不重要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孩子是否能一筆一畫地寫作業,做數學題是否很粗心,做完作業自己能把文具整整齊齊地收好,生活習慣、衛生習慣怎樣,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現在家長只關心孩子是不是完成了作業,分數怎樣,而不看孩子是不是會做作業題了。要知道,智力因素只能決定孩子學習能達到高度,而習慣則決定孩子是否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很多家長可能沒在意,孩子學習時自己在做什麼。很多家長喜歡看手機、電視、甚至打麻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潤物細無聲地影響比一萬句嘮叨都管用。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潛移默化地起著作用,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放下手機,看一本書,陪孩子一起做作業、學習。古代有“孟母三遷”,足以說明環境對成長有多重要。。

“莊稼是自己家的好”說說那些教育孩子的事

孟母三遷

無論是父母、孩子都應該有廣泛的興趣。說到興趣許多家長的做法就是送孩子上各種學習班,不管孩子願不願意,花錢買成績,花錢買興趣,興趣只能夠激發孩子某一方面的潛能,孩子有這方面的潛能更好,至於孩子想學什麼還是要孩子自己做主,讓孩子從各種興趣中找出自己不想繼續下去的理由和仍然想繼續的理由,從對比中,讓孩子自己發現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學會取捨。

“莊稼是自己家的好”說說那些教育孩子的事

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往往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想自己去解決。這就是為什麼家長不能很兇,如果經常嚷孩子,他們的問題更不會和你說了。家長要善發現孩子遇到的問題,能解決的孩子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幫助他們提出方案。孩子在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後,在成長的路上會找回更多的自信。我有一個姐姐的孩子,天天被姐姐牽著手裡,學習、彈琴……。是無敵版別人家的孩子的典型,孩子很優秀最多的原因就在於她母親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孩子身上。當然倒不要求每一個家長都這樣陪著孩子。

教育孩子就象我們在孩子前方劃兩條線,孩子走到線的外面去,就把他拉回來,如果孩子在裡面走,就讓他自己走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