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懂了這個功法,“騎球抱肋”,說明又掌握了一個要領

風吹馬尾千條絲,雨打羊毛一片氈。凡事有起因,就有結果,分毫不差。天道酬勤,先理解正確,知道怎麼做對路,再去精進,方才有好結果。理解有誤差,結果會相去甚遠。世上不存在適得其反,都是事出有因。目的不純,方向無定,結果一定是歪的。世上沒有巧合,這句話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什麼意思,不是一直沒勁的比劃拳。要麼,就是裡頭剛性足,外頭顯柔軟,這是外柔內剛,等速運動。或是,一種彈性,柔著柔著,突然一剛,或數次發剛勁,這叫快慢相間。沒有好壞,兩者都對。總之,一動起來,就要兩儀俱全,剛柔齊備。並不是,一味無力行拳,以為是松,實則是懈。徒手練功,剛柔會兼備,且敏感性不失,整而靈活。打拳最重要的是,洗心滌慮,靜心體悟。體感很重要,沒有體感,等於無用功。怎麼帶來體感,會用勁。怎麼用勁才對,用結構。結構對路,反而會增長本力。本力沒有不好,善加利用就好。

如果你讀懂了這個功法,“騎球抱肋”,說明又掌握了一個要領

古代有門功夫,練家子必修課,叫輕功。這門功夫,不僅是腿腳利落,能蹦能跳的事兒。其實輕功,是一門內功。非常講究內壓。內壓,就是胸腹二腔的壓強。丹田與肋骨,鬆緊協調,調整內在壓強,是一門內動功夫。輕功,最大難度,是骨盆提縱術。練過這門東西的,都知道,先挖個小坑,比腳腕子稍高,把膝蓋捆住,直著腿往上蹦。蹦上來了,再深挖,直到膝蓋,算是大成。為何要這樣,不讓你用腿,強迫調動丹田與骨盆發力,內壓外放。輕功,是一股內部縱力,之後,才是腿腳奔騰之道。其他拳法,道理一貫。丹田與肋骨,密不可分。會了開肋,還要練閉肋。開合肋兼備,才能調動內壓。開肋為何,增橫勁,擴背力。閉肋為何,助豎勁,添軸力。閉肋,也叫合肋或束肋。頭條號太極浮屠。怎麼閉肋?單項訓練,立身中正,抱個混元樁,慢慢撐開肋骨,緩緩吐氣,肋間肌閉合,隨之排出濁氣,緩慢放鬆,逐漸再撐開,再閉合,動作要舒緩柔和,重複訓練。出手時,裹肱,拉肩閉肋,就會力入骨髓。用肋骨開合,調整內壓運勁,你的拳就會突飛猛進。

如果你讀懂了這個功法,“騎球抱肋”,說明又掌握了一個要領

打拳似騎球。襠下有了空間,騰挪勁就大。襠勁若足,要靠大腿骨與腹股溝。練出襠勁,方法有二,一開大腿骨,拉抻腹股溝。二裹大腿骨,後撐大轉子。開胯,就是開髖關節。骨盆有勁,做好兩個事兒,第一箍臀,臀肌似鐵般剛硬,骨盆自然有勁。第二,就是開胯。撐開髖關節,骨盆就有了橫撐之力。中盤,就是骨盆所在。有個四面兒,上頭是腰椎,後面是臀肌,兩側是大轉子,前頭是丹田。襠下似騎球,訓練大腿內側拉力,拉抻腹股溝韌帶。骨盆,上接腰椎,下接腿力。功夫深的人,換胯時,骨盆極具力度,沉穩密實,又不失靈活。左右軸,銜接的相當吻合。頭不許低,脊柱不許彎,不許駝背貓腰,怎麼收緊腰腹肌,產生聚力?就是用小腹上下鬆緊,好好體會。打拳腰力,也就有了。腰為主宰,腰帶著換胯,使骨盆聚力。尾椎有什麼用,提高敏感性。怎麼鍛鍊尾椎,四個字,蹬地箍臀。平時站樁,慢慢蹬地,箍臀,夾緊尾椎,坐骨神經會得到刺激。打拳,整合,沉著,敏感性兼具,就會越練越順。

如果你讀懂了這個功法,“騎球抱肋”,說明又掌握了一個要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