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会失败?《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可能作正面交待,但从作者的创作倾向以及战争过程的描写,似乎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罗贯中从封建正统主义出发,把曹操描写成一个奸雄、篡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以邪代正,注定了他失败的必然命运。、曹操以几十万大军南下,欲与孙权“会猎于吴”,其猖狂、骄矜之盛气,符合兵法所指“骄兵必败”的必然规律。、曹操虽拥百万之众,但才智谋略均不如诸葛亮和周瑜。赤壁之战中,曹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笨拙,他不仅没有如诸葛亮呼风唤雨、满腹韬略的本领,而且处处上诸葛亮、庞统、周瑜、黄盖等人的当,终于败于智短谋缺。

罗贯中《三国演义》所体现的观点显然是不合历史实际的。那么,究竟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千百年来。聚讼纷坛,认识不一。略有两说: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遭火攻而败说。

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遭火攻,史有其事。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孙刘联军与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曹军败于火攻,可谓凿凿有据。北宋年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也采火攻说。由于火攻说昭然于世,所以千百年来,诗人题咏、民间传说多如是说。

金代元好问有诗句: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元代郑允端有诗句:

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众口一辞,都认为火攻是曹军致败的原因。诗人所咏叹,固非史籍,但也不能看成是子虚乌有之事。

二、染“大疫”而败说。

一些人对火攻说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曹操战败,并不是火攻造成,而是遭遇到了疾病,使军队丧失战斗力而败。此种观点指出,陈寿《三国志》叙赤壁之战,根本就未提火攻一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明确记载:

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不利,“于是大疫,更卒多死者,乃引军归”。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近代1973考古研究发现,如长沙马王堆发掘,在汉代就已经有血吸虫病了,而赤壁之战又处于血吸虫病地区。这对曹操行军打战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2、赤壁之战时,曹军行军,训练在秋季,最易感染。赤壁决战在冬季,疾病急性发作,曹军疲病交加,软弱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

说在这里,不少人疑问,为什么孙刘联军没有感染血吸虫病呢,对此,论者给出的解释是,孙刘联军长期生活在南方,对疾病的免疫力较强。对于孙刘联军免疫力强也说不过去,因为曹操降服的刘表水军大多是朔北人。我们接下来看反对意见是怎样解释。也许其中有我们的答案。

但有不少论者不同意“大疫”即血吸虫病之说,他们指出:

其一,曹操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疫区江陵,而是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县),那里不是血吸虫病疫区,当然就没有感染之灾了。

其二,史书记载,曹操退兵不在赤壁而在巴丘,兵败退到巴丘,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余船资敌。

其三,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冷热有别,两个月以上者甚少,潜伏期越长,发病症状越轻。曹军在秋季即使感染上了此病,到十二月大战爆发才发病,症状不会很严重了。

其四,曹操水军主要来自刘表旧部,大多是溯北人,长久居住在血吸虫病感染的地区,所以,两军在免疫能力上差距不大。

曹操赤壁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遭火攻,还是遭“大疫”?如是遭“大疫”,究竟是何种疾病?有必要继续作深人的探讨。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指正,喜欢点个关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