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曹操作为历史上争议颇多,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一直以来还是以反面人物的形象存在于大众的脑海中居多。而这主要还是受罗贯中《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主旨所影响,使得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失偏颇。而随着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的播出,其中陈建斌所塑造的“曹操”,又被大众们推到了评价功过是非的风口浪尖。

《三国志》中的曹操

作为史书,作者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还是比较客观的,而《武帝纪》作为《三国志》的全篇之首,可见陈寿对曹操的重视。陈寿在《武帝纪》中对曹操的评价是:“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陈寿像

陈寿作为先前蜀汉的臣子,依旧充分肯定了曹操的才智与谋略,认为他是“明略最优”之人。《武帝纪》中的曹操,他生于乱世,作为那个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南征北战无数。在他所治理的疆域上,吏治更加严明,社会更加安定,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

而在后期汉室的统治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层面,曹操完全有取而代之的条件和能力,但他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从客观上讲,曹操又让汉室王朝艰难维持了几十年,将“人臣”事业恪尽职守到了生命的终点。

在军事能力上,曹操也属于优秀的实战型帅才。曹操对于兵法战法都十分精通,即使在作战期间,他也手不释卷。曹操善于用兵,且讲究以智取胜,诛二袁、灭吕布、征乌桓等,无不体现其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才能。

《三国志》里也记载了一些曹操的缺点,比如征战中的无端杀戮,以及对于一些不服于己的人才的杀害等等,这些都属于曹操性格中阴暗的一面。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在陈寿中的《三国志》中,总体来说瑕不掩瑜,他依旧是个功绩斐然,对国家和人民有突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那个时候社会激烈动荡,伦理丧失,也是亟待变革之机。罗贯中将其个人思想,大众心理,时代所需和传统民族文化都融入了三国那个同样战火纷飞的历史年代和各类人物中去,小说主要颂扬蜀汉的正统、仁德和正义,贬低曹魏僭越、残暴和虚伪。而这一扬一贬,正是儒家崇德尚礼尊君思想的体现,是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三国演义》呼唤英雄对时代进行变革,呼唤传统伦理文化的回归。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曹操像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被作为霸权、奸邪的代表,“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是罗贯中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具体定义。而小说给曹操的判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初入仕途之时,也想革除吏弊,匡扶汉室,拯救苍生于水火。他治军严明,在小说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中,曹操在征讨张绣时,路过一片麦田,下令如有军士践踏麦田,皆斩首。但之后他的马因为受惊误入麦田,踏坏了一大块麦地,他要自刎以谢罪,被属下众人制止后以割发代首,可见曹操在治军方面是令行禁止,说一不二的。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曹操割发代首

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管先前是贵族还是平民,是敌方投诚还是主动入伙的,长得好看的还是长得难看的,只要是有才华,曹操一并都纳入自己麾下。

而在奸诈方面,曹操在杀害了友人吕伯奢一家后,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又直接使曹操的奸恶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还有曹操父亲曹嵩因故被害后,曹操将怒气转移到徐州百姓头上,扬言攻下城池之后要大肆屠城,以报仇雪恨,而一路上曹操大军所到之处皆“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将曹操的残暴蛮横展露无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政治上反对他的人逐一进行清算,使汉献帝成为傀儡,自己则牢牢把持着实权,将曹操的“奸”和“雄”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混淆了历史上的曹操和经过艺术加工的曹操。

高希希版新《三国》中的曹操

新《三国》中,编剧以曹操及其后代作为线索架构故事情节,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尊刘贬曹”,对曹操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诠释,让曹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在第三集中,增加了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后在吕伯奢家中进行祭祀的剧情。曹操说道:“死者不可复生,而生者仍需肩负大业,并非我曹操害你,而是乱世害人啊!”这并非是曹操给自己脱罪的托词,而是真的反映了当时百姓们朝不保夕、互相倾轧伤害的社会现状。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仍然安然自得地在他家吃着之前准备好的饭菜,凸显了曹操性格的冷静和狠辣。当陈宫怒斥曹操时,曹操的一段自白也表达了导演自己对曹操这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新《三国》中曹操的自白

改编了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一个人的诡计,就骗得袁军首战大败,虽然有点夸大了曹操的个人能力,但是也突出了他的“奸邪”。而在那个时代,奸邪也是政治家们安身立命的资本,否则,便是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新《三国》中的曹操,除了奸恶,也让曹操更多了一些坦荡和平易,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这将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地更加饱满。曹操会自己说:“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那我宁愿当一个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

曹操会在剧中随地大小便,打仗的时候经常吃零食,接见部下时也经常散漫地半躺着,这些细节也是为了表现曹操在平日里是个随性之人,并不是狠恶之徒不可亲近。

新《三国》的第73集中,曹操将死之时,说了跟杀吕伯奢时同样的话:“世人昨天看错了我曹操,今天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再次点明了本剧对曹操的态度。

曹操临死前用手指蘸了一下酒杯,然后将手上的酒水弹出,随着手臂的坠下,一代枭雄也离开了人世。人生不过弹指一挥间,就如同这滴水,没过多久就会蒸发消散,而你真正做过什么,也许很快被人所遗忘,而你真正留给后世了什么,只能留给后世去评判,这也是你所无力改变的。

曹操:从《三国志》走出,走进《三国演义》,又活在新《三国》里

新《三国》曹操临终前将酒水弹出

结语

新《三国》力图推翻之前曹操留在人们脑袋中单一的形象,使他能鲜活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导演没有打算推翻小说情节而完全恢复三国的历史事实,但是也尽量给人们呈现了一个既情义又狠辣,既宽容又妒忌,既单纯又复杂的曹操形象。虽然播出后观众们的评论还是以批评居多,但是创造团队为了肯定曹操形象和功绩所做得努力,还是得到了大家赞许。总的来说,这一版所做的就是努力让曹操带着真实的模样从《三国演义》中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