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少養兵搞教育”?張作霖統治東北,教育經費連年減少

近年來,網上一直有文章流傳說,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重視教育發展,規定各縣每年教育經費要佔財政支出的40%,甚至有“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之語。

事實上,在張作霖眼中,最重要的從來都是充足的軍費,教育經費很少在其考慮範圍之內。

張作霖統治東北,教育經費連年減少,時人抨擊張“摧殘教育”

張氏父子主政東北時期,東北的中學、小學數量都有明顯增長,並有東北大學、馮庸大學等高等院校出現。但有兩點需要注意:

1、這些學校很多為私立學校,經費不來自奉系統治下的四省政府;

2、學校數量的大幅增加,主要發生在張學良當政時期。

張作霖“少養兵搞教育”?張作霖統治東北,教育經費連年減少

王永江

自1911年~1920年,奉天的教育經費逐年遞減,且狀況並未隨著1916年張作霖上臺而發生改變。1920年,奉天省各省立學校校長,聽說省議會要將當年教育經費再“核減一成”,曾聯合上書省教育廳廳長謝蔭昌,訴說奉天教育經費一減再減之慘痛歷史:“由民國元年以來,迭經核減,已達極點……若再減一成,困窘立形,諸事何能再辦……”

1926年,甚至有東北省立學校校長因教育經費遲遲拖欠,憤而辭職。

奉天教育經費不足,在當時眾所周知。

1925年,郭松齡在討奉檄文中,開列張作霖罪狀,第一條即是抨擊其“摧殘教育”。檄文稱:“清季興學伊始,奉天省立學校經費,每年共合銀一百二十萬兩,……(張作霖當政後)因增兵之斂,將省校經費,減至奉票四十萬元,與清季較,尚不及一與十之比例。……遂至教育腐敗,學校日衰”。

郭松齡提出的改革奉天政治的重要計劃之一,即是“增加教育經費,實行強迫教育”。

奉天教育經費僅佔全部財政支出的3%,東北大學籌建極為困難

今人常錯將民國東北高等教育(主要是東北大學)的成績算在張作霖頭上。

張作霖同意籌建東北大學的前提是“不使軍費受牽制”

1921年,奉天省教育廳廳長謝蔭昌向張作霖建議:“欲使東北富強,不受外人侵略,必須興辦大學教育,培養各方面人才”。

但身為蒙疆經略使的張作霖,對籌辦大學之事並不熱心,始許諾撥款15萬元,最終卻只籌得3萬多元,以致謝蔭昌一度想先建“東北文科大學”,未來再使之成為綜合性大學。

轉機發生在1922年。張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失敗,被迫閉關自守。為留住王永江為其繼續管理奉天財政,張做出重大讓步,在民政事務上給予王永江更大的自主權。

王永江趁機向張作霖建言,“欲使東北富強,必須發揚文治,廣羅人才,改革軍備”,並承諾籌建大學“另有底款,不使軍費受牽制”,終於使張作霖同意在東北發展高等教育。

王永江向張作霖承諾“另有底款,不使軍費受牽制”,自然也是因為他深知:張作霖絕不願犧牲軍費去辦理教育。

東北大學籌建期間,張作霖並未給特殊支持,以至經費要東拼西湊

籌建東北大學,首要難題就是資金匱乏。東北的絕大部分財政收入都被劃歸軍費。

如奉軍1922年的軍費開支為2040萬元,相當於奉天省全年支出的81%。1923年,在王永江的努力下,奉天省財政狀況好轉,全年收入2678萬元,支出1823萬元,其中軍費開支佔76%(1394萬),但劃歸為教育經費者,僅佔3%(63萬元)。

王永江只能靠著這極有限的教育經費來發展東北的高等教育。

經費嚴重不足,身兼奉天省財政廳廳長的王永江,只能左右騰挪、拆東補西。為籌集修建校舍的經費,王永江甚至把奉天專門文科學校(學生併入東大,成為最早的文科院系)的校址標價賣出。

即便如此,資金仍是有限,初建的東北大學校舍,普遍簡陋,除新建了一座稍氣派的理工大樓外,餘者宿舍、食堂等,全都相當低矮。

略言之,張作霖對東北大學建設,從未給予資金上的特別支持。其對初等、中等教育的態度,亦大致如此。

東北大學的建設,應主要歸功於王永江的各方籌措。1927年,王永江去世,臨終前夕,“猶念念未見東北大學畢業生為憾”。後來莫德惠代理奉天省長,東北大學經費仍需其利用個人關係“盡力籌足,俾得積極發展”

所謂“張作霖重視教育”,不過如此。

張作霖“少養兵搞教育”?張作霖統治東北,教育經費連年減少

王永江任校長期間,修建的東北大學的理工大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