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莫名犯困、感覺嘴裡黏膩、身體沉重……這些“症狀”可能是溼氣悄悄鑽進你體內所致。

俗話說“溼氣在,百病害,溼氣除,百病無。”

7個特徵看你溼不溼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1、看體形

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溼”。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溼,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起床狀態

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說明體內溼氣較重。

3、看胃口和食慾

溼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這是典型的脾虛溼困表現。

4、看大便

體內溼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鬆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5、看舌頭

判斷有無溼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溼證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溼熱證候的人士常是舌紅苔黃膩。

6、看耳朵、頭髮

耳朵里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溼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髮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溼氣。

7、看日常狀態

四肢關節疼痛、頸肩痠痛、肩周炎、腰痠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溼。疼痛的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溼越重。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中醫講“溼重如裹”,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就像穿了一件潮溼的襯衫一樣。


溼氣重,7大部位最易受傷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頭部

溼氣侵入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

消化道

影響食慾,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壁。

胸腹部

溼氣滯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

泌尿系統

體內溼氣重,且喝水較少時,小便排出不暢,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關節

溼氣侵入關節,則關節痠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

下肢

溼氣侵犯下肢,可出現下肢水腫、腳氣等症狀。

皮膚

溼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隨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溼疹、癬都會不請自來。

按對穴位,無溼一身輕

都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除溼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堅持揉按身上這5個“排溼穴”,才能逐步把體內溼氣排出去。

1、豐隆穴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位置: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

2、足三里

位置: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按摩方法:

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3、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揉按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的功效,適用於溼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4、曲池穴

位置: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洩大腸溼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溼疹等皮膚病症。


5、陰陵泉

位置: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容易“溼”的人最愛得這種病,按5個穴位趕跑溼氣!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溼,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溼,解決體內有“溼”或者水腫的問題。

快按以上方法對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溼氣,試試按摩祛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