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昨晚(11月27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了今年以来有577只基金清盘,是过去19年总和的两倍还多!

以下过去几年基金清盘数据: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无独有偶,上周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旗下基金被曝提前清盘,华夏未来、千合资本等旗下私募基金也都提前清盘……

以下是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数据: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基金公司还只是清盘,而券商却已开始降薪裁员!

据证券日报梳理,过去十年间共有7次券商裁员降薪的新闻引起关注,今年9月甚至还传出了几个大型券商投行部裁员的消息。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券商之外的多家巨头近日也传出了裁员的消息,其中不乏京东、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

中国的企业对于裁员,总是羞羞答答,做了却不愿意承认。而美国通用汽车宣布的裁员计划却很直接!通用汽车表示,明年全球将关闭7个生产基地裁掉14700名员工。富士康的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也计划裁员34万人……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昨天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表示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劳动力市场健康,美联储的渐进加息措施是恰当的,这意味着未来企业的日子将更难过!

所以,克拉里达的“鹰派言论”被川普“炮轰”了,他表示美联储的不断加息令他非常不满,今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在纽约经济俱乐部的讲话就变得相当关键了。

梅耶.罗斯柴尔德说过:“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显然,美联储主席似乎不会因为川普的不满而动摇。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美联储加息意味着全球市场的资本成本将进一步上升,钱会越来越贵,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会继续被压缩,不出意外裁员降薪未来会成为常态…….

中国正在逆势放松的货币,显然是为了对冲短期内因去杠杆儿导致的经济下行,可是长期货币收紧趋势已经形成,现在的货币宽松周期更像是2014年底开始的货币宽松。

那么,股票市场会不会也像2014年底那样,开始一轮新的行情呢?

这就要回到2014年开始说,比较其中的相同与不同。

四年前的2014年,余额宝刚刚成立不到一年却成功引爆了银行的钱荒,资本市场上的债券型基金也都大面积亏损,券商的工作人员为了安抚客户也忙的焦头烂额…….

而那时的上证指数已经在2000点附近徘徊了近2年的时间,房地产市场正进入调控的高压期,房价开始下跌,李嘉诚也开始出清房地产项目,准备将资金转到英国。

2014年,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全部出现了下跌,4年后的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即将出现,因为棚改货币化正在退潮……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众所周知,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所以一定会有经济刺激手段出台,近期重启大基建的财政刺激就基于这一理论。

基金清盘、降薪裁员、美联储加息,2018年至暗时刻终于来了……

其实,还有一个刺激手段就是股市。

房地产市场的近300次调控,房价已被管控,只要保证成交活跃,地方政府有钱赚就可以了。而股市经过了多轮下跌,反而很多蓝筹股具有了投资价值。

所以,吸取了2008年强刺激、2015年股灾。未来的发展,可能是股市+房地产+基建三者均衡发展更为重要。

最近财知道后台总有用户留言,股票市场到底了,可以买股票了吗?

我给出的回答是,普通人还是尽量远离股市,虽然目前短期贸易和解的概率很大,股市明年也会有一波行情,可是毕竟现在和以前不同,不是逼着眼睛买就能赚钱。现在股市踩雷的风险还是相当高,今年股票退市的数量要高于往年,选股的难度也是非常大。

从长生生物退市,退市新规的实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股票退市。而像长生生物假疫苗、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等事件也会导致很多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暴跌。

最后,虽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刺激房地产、股市、基建的政策会一步步出台,未来一线城市、蓝筹股、一部分基建都会迎来一些机会,可是躺着赚钱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我的建议是:抓紧时间,投资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