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一个圆圈别有天,

消息关键在腰间。

初时转来犹不觉,

久练欲停却不甘。

注:太极操和太极功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用没用上腰,会不会用腰。想找到腰首先得能做到气沉丹田。其次,用腰的具体部位是在中间这个地方。而且还要时刻将意识置于此处。这叫做“刻刻留心在腰间”。在练习的时候要时刻能够做到腰和脚能说得上话,手和腰能随时说得上话。譬如手的转动是在画圆,那么它和腰的说话就意味着要以腰为圆心进行运动。手和腰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瞎划拉。

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内息

一呼一吸别有天,悠然辗转在丹田。

非是口鼻来往气,又与口鼻相关联。

转动虽凭心意使,若无一息难画圆。

犹在转关衔接处,翕张变幻见真诠。

此事皆从拳法得,须随松软慢静敛。

注:呼吸是能否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之一。拳势中的诸多要领做到位了,呼吸自然会随之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如若反过来,则是本末倒置,反而对人体有害!太极拳当中有一气呵成之语。怎么个一气呵成很多人说不明白。这个气不是人体的气血,而是呼吸在胸腹之间形成的内压。这种内压也被称之为息。动作的快慢,刚柔会决定呼吸的变化频率。这种内压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从第一势开始,要匀速,匀力的进行势与势的传递相连,只要拳势不断,呼吸在体内形成的内压则会连绵不断,如环无端的变转。至结束。外面看着是动作的相连,而练习者感知的则是内里气息从始至终没有出现过断点。

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动静开合

运若抽丝能匀称,动静开合自见真。

松缠软绕慢中裹,螺旋滚转是正途。

形体运动合道理,精神内蕴乃舒服。

身心内外相匹配,阴阳虚实不相分。

注:动静开合的速度与力量的匀称即为抽丝,在这样基础上做的转动和滚动就是缠绕。没有抽丝的缠绕只是形式,没有缠绕的抽丝必有欠缺。动作的合理性还要赋予它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就是精神意识在动作当中的孕育。太极拳就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相为交替的作用过程。

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三家相见

一心一身与一息,

三家相见有玄机。

拳法内炼借外力,

一啄一饮辨毫厘。

注:涉及到内功无非是精神意识,身体关窍,呼吸胎息这三者而已。而内在的变化必须要凭籍外在的作用才是太极拳与气功锻炼的不同。而这种变化是身心俱练的,性命双修的。

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三盘

下沉上领中衔连,

体松气现以意转。

附于皮毛替代力,

久而久之出天然。

注:头手,脚,腰这是太极拳外部运动的三个重点部位。在它们各司其职的前提下,通过松弛而释放出来的气感虚虚的置于表皮上,在意念的支配下,借助大地的推动力来实现运动。时间久了,肌肉形成了记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功夫就是这样慢慢建立形成的。

太极拳纯功秘诀十二首(后六首)

十三势法一个圈,身形意气在里边。

外看圆圈画不尽,内孕三宝聚一团。

上易松垂下却难,下不松开练不全!

所难不过缺乏练,默识揣摩仔细研。

注:太极就是一个圈,所以这个拳处处都要画圆。画圆犹如练字,八门五步就好似练字中的永字八法。练好了这永字八法,任何字写起来就都不难了。所以,古传太极十三势和任何太极拳都不冲突,它对练好各种太极拳都有帮助。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交流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