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上市公司背景代表委員疾呼:這個萬億級產業亟待激發

電影《流浪地球》以藝術的手法展現了氫能的巨大威力,現實中,氫能也引起了國內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在資本市場喊出“萬億級市場”的高調後,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建言大力發展氫能。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有上市公司背景。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針對氫能提出議案或提案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至少有5名。

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有:長城汽車副董事長王鳳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全國政協委員有: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磊、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

他們主要圍繞發展氫燃料產業、自動駕駛、品牌打造、企業創新主體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多種建議。

他們中有人認為,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安全的二次能源,燃料電池是高效清潔利用氫能的最佳方式。氫能技術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已進入系統應用階段。目前,國內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仍處於產業化初期,存在不少發展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副董事長王鳳英的建議受到了普遍關注。她建議,要加強氫能源的基礎設施建設。她說,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發展方向,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中國急需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理順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以此推動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王鳳英的具體建議有:一是改變加氫站補貼形式,加大補貼力度,避免加氫站成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二是制定相關政策,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三是細化氫能源技術標準並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監管的相關制度;四是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全國加氫基礎設施,降低審批難度;五是組建加氫站建設運營“國家隊”。

關於王鳳英提出的第一點建議,第一財經記者在此前的採訪中瞭解到,截至目前,中國共有約15座建成投運的加氫站,但真正實現對外商業運營的僅有一座,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等權威渠道獨家獲悉,其他十餘座是此前為服務奧運會、世博會等大型會議而建,還有一些是科研機構、企業等自用。

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加氫站在中國難以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頂層設計存在缺失,扶持政策缺乏連貫性,加氫站“準生證”也很難拿到。

和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至今仍將氫氣歸屬於工業氣體、納入危險化學品管理,而非能源,這不僅讓地方政府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敬而遠之”,也難以在普通消費者群體中進行產品的推廣和普及。“一想到氫氣,許多人就想到氫彈。”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這使得許多人“談氫色變”,事實上,加氫站非常安全。

多名上市公司背景代表委员疾呼:这个万亿级产业亟待激发

“在我們建設這個加氫站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手續太多,一個申請需要跑好幾個部門,蓋好幾個章。”南海上述加氫站的吳站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在此之前,2018年12月,科技部原部長萬鋼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中國建設氫能基礎設施任務緊迫。他說,發達國家把氫作為能源管理,創制了科學安全的氫加註站建設和車載氫罐技術標準和檢測體系,有力推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中國仍把氫作為危化品管理,管理理念不同制約了中國氫能的利用。

按照工信部委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路線》,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100座加氫站;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000座。有行業專家分析稱,就目前的趨勢來看,完成數量要求沒有大的問題,但其中到底有多少座能夠真正實現商業化運轉,目前還要打個問號。

因此,王鳳英提出的“加強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全國加氫基礎設施,降低審批難度”的建議,引起了業界的共鳴。佛山市南海區政府一位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就說:“加氫站未來發展如何,關鍵就看有沒有頂層設計。”

這位官員也相信,隨著氫能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青睞,加氫站的頂層設計很快就會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