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歧視”已成為銀行潛規則,你屬於哪一檔?

不論是信用卡還是貸款,銀行對於申請人的審核,最主要考慮的因素除了徵信,便是職業了。同為徵信良好的情況下,不同職業的從業者,得到的銀行“信任程度”天差地別,這不僅體現在審批成功率上,而且很大程度決定了額度,甚至影響利息和期限。

就信用卡申請而言,有些人都不需要借審核電話,便可以秒批超高額度;而有些人申請了好多次,不是被拒就是給個三五千意思意思。貸款也一樣,有些人銀行三番五次打電話求著給錢你用,而有些人則連申請的資格都有沒有。

“職業歧視”已成為銀行潛規則,你屬於哪一檔?

其實在銀行內部,對職業有很清晰的檔次劃分,這種看似“職業歧視”的行為已然成為了各個銀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對於不同檔次的職業,銀行態度也截然不同。

A類客戶(優質):公務員(指國家黨政機關從業人員),事業單位從業者(比如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和公立的以中心、會、所、站、隊、院、社、臺、宮、館等結尾機構)。需要提醒的時候,這裡必須是正式編制的職工,像輔警、協管之類的合同工、臨時工都不在列,不過有些銀行將這些單位技術類崗位的長期合同工也納入優質類。

B類客戶(良好):國企從業者(包括國企子公司、國企下屬全資公司、國企控股企業等)、上市公司從業者(包括其全資子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從業者(比如華為)、大型知名企業從業者(企業夠大、知名度夠高)等。當然,這裡的從業者一樣必須是這些公司的正式員工,而且某些銷售量崗位從業者也不被列入。

“職業歧視”已成為銀行潛規則,你屬於哪一檔?

C類客戶(一般):中型民營企業從業者(非銷售崗)、普通企業專業性崗位從業人員(比如法務、財務、設計、技術等)、大型企業銷售崗員工、國企或上市公司第三方合同工、單位有購買五險一金的從業人員、有銀行代發工資的從業者、在同一單位工作2年以上的從業者。對於這類客戶,信用卡申請方面遭遇的不平等待遇更多體現在額度方面,徵信沒問題都可以批卡;不過在貸款方面,特別是信用貸款方面,會有所限制,不管是通過率還是額度。

D類客戶(謹慎):小型企業員工(特別是沒有購買五險一金的)、中大型工廠普通工人、普通企業銷售崗員工、同一單位工作未滿半年員工(AB類從業者除外)等。這類人員如非特殊情況,貸款就肯定沒戲的,信用卡通過的幾率也不大,通過了額度也有限。

“職業歧視”已成為銀行潛規則,你屬於哪一檔?

E類客戶(限制):農民、司機、保安、消防員、普通廚師、一線服務人員(如營業員、收銀員、售票員、餐飲服務員)、清潔工、快遞員、外賣小哥、保險業務員、房產中介、民工、小作坊或個體戶員工、無業者、停薪留職者、實習生、軍人等。這類從業者是銀行非常抗拒的群體,貸款和信用卡都是批不下來的。

銀行作為一個盈利性機構,他們這些看似“職業歧視”的客群選擇行為,從經營的角度而言,無可厚非。畢竟要提高盈利,就要控制壞賬,就要降低風險,那麼自然也就需要設置一些風險的評定指標,而職業的等級分類便是銀行進行風險規避的一種手段。比如說普通工人、銷售崗人員不論是職業連續性還是收入都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又比如說司機、保安和消防員,職業性質決定了人身風險過大,銀行也不敢冒險。這種行為看似違反了“職業平等”的社會原則,卻也屬於迫不得已。

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銀行機構在控制風險方面手段過於單一,同時銀行的風險體系也缺乏成熟的技術手段。或許隨著目前非常火熱的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後銀行在客群的選擇方面會有更多變化,但是職業作為至關重要的維度,這一參數很難改變。

“職業歧視”已成為銀行潛規則,你屬於哪一檔?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後面還有更多生活中的金融知識,都是乾貨,都講人話,都能看懂,有疑問的歡迎留言討論,下期文章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