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企出海

桂企出海

桂企出海
桂企出海

文 · 记者 饶恒

《国资报告》杂志2019年第1期

桂企出海

沿边、沿江、沿海,这是广西的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

2014年以来,广西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走上了让企业回归市场的大海,培养企业搏击大海的实力,“走出去”向海图强的新路。

2017年,广西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区直企业全部实现盈利。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2018年前三季度,高位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区直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全国第一。

国营理发店、国营包子铺……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广西国资委”)成立之初,很多国有资产散落在能够想象的各行各业,且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总资产不到3000亿元。

和国内很多欠发达、后发展省份一样,广西国企原本基础薄弱、集中度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借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东风,2014年开始,广西花大力气,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尊重市场规律,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国资国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走上了让企业回归市场的大海,培养企业搏击大海的实力,“走出去”向海图强的新路。

2017年,广西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区直企业全部实现盈利。2018年前三季度,高位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区直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全国第一。

桂企出海

2017年11月9日上午,由阿联酋航运运营的“北部湾港-印度中东”远洋航线暨“北部湾港-新加坡”天天班公共航线在钦州港区首航。

监管全覆盖,回归市场的大海

推进政企分开、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018年5月,中央深改委提出推进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事实上,包括上海等地的统一监管步伐都走在央企前面,广西也是其中之一。

2015年,广西国资委与23个厅局签订企业委托监管协议,国有资产监管初步实现全覆盖。2016年,随着多家区直属文化企业移交国资委管理,广西实现了一般经营性国有资产、地方国有金融类资产和国有文化类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

2017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了党政机关180户企业移交宏桂集团、新发展集团等集团,涉及资产总额95.27亿元,标志委托监管的企业与原主管党政机关彻底脱钩进入实质性阶段。

“政出多门,各管一摊,不利于树立“大国资、一盘棋”的理念,不利于集中资源打造优势企业。”广西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管跃庆表示。

作为一个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广西地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方国企盘子也不大,这种盘活现有资源,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需求更为强烈。

和中央的步调一致,自2004年广西国资委成立以来,政企分开、统一监管持续推进。成立当年,全自治区国有资产不到3000亿元,国有资产散落在能够想象的各行各业,包括理发店、包子铺等等。经过一番整理,全自治区国有资产规模超3万亿元,数千家法人机构整合到了规模以上一级法人仅有236个。

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以后,广西率先在省一级制定了对金融类企业的业绩考核办法,在功能界定与分类相关文件出台前,在全国率先制定金融类企业业绩考核办法,实现从单一模式的“一把尺子”考核到对竞争类、综合投资类、金融类企业进行分类考核的“三把尺子”的转变。

广西文化企业虽有一定特色和优势,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现象普遍存在,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机制尚未健全到位,内生动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17年区直国有文化企业没有一家百亿资产的企业,“小”而“弱”是这些文化企业的基本面。

国有文化企业兼具市场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摆到首位,不同于一般性企业的国资管理。纳入监管以后,广西国资委将文化类企业划到公益类,明确了文化企业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和分类考核。

管跃庆表示,政企分开,集中统一监管,这是天下第一难事,其中人员安置最难处理。好在前期政策协调有序,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处置僵尸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都有政策支持。

2017年前述移交的180户企业,涉及将近2万人员安置,但过程平稳有序,主要就是因为前期政策协调等各方面做到位了。

监管实现全覆盖以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盘活这些资产,让企业生长出搏击大海的本领,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作为广西目前唯一一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宏桂集团是助力政企分开、统一监管的主要力量。

面对这些大多经营困难、人员众多、负债率高、历史包袱重的企业,宏桂集团以市场化运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加大托管企业重组处置力度,逐步搭建起“形成资本、管控资本、运作资本”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使不可交易、不易交易的资产变成可交易、易交易的资本,并在交易中发现价值、体现价值。

对于接收来的企业,宏桂集团还实施内部战略重组,将所属企业中相同或相关联的业务向主业企业聚焦归集,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龙头企业。

桂企出海

2018年11月19日,广西宏桂集团发起设立300亿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

管跃庆说,该社会养的交给社会,该企业运营的交给企业,该专业管理的要交给专业的国资监管部门,名正言顺归位于各自的主体,这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

尽管不间断接收企业,但十多年来,广西国资系统劳动就业人数始终保持在30多万人,但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不止十倍。

大幅重组,培养搏击大海的本领

广西是地方国资系统重组整合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江集团)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港集团)。2018年9月,广西又一次开启了6户区直国企重组,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性重组。

目前,广西国资委正在指导其中3户企业加紧开展有关业务板块的划转整合工作,另3户企业则抓紧梳理调整重组后的业务板块,加快调整集团治理结构和规范各项决策制度,做好合并企业的指导衔接和生产经营管理、风险化解等工作。

五年来,广西累计将自治区本级企业从60多户整合到了23户,每个企业平均资产量提升到了大于500亿元。

广西国企重组主要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通过横向重组做大区直企业,在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打造一批实施重大战略的排头兵企业。二是通过纵向重组做优区直企业,对集团公司三级以下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将投资决策权向二级以上企业集中,提高产品和产业集中度。三是通过专业化整合做强区直企业,对行业相关、产业相近、业务相同的企业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向竞争优势明显、运营高效灵活、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企业聚焦。

重组并非简单的“搭积木”。管跃庆认为广西实施的是开放性市场化重组。

广西重组整合的思路早在2007年就出现了走在全国前列的案例。

十多年前,地处广西北部湾区域的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分别拥有各自的港口,港口之间碍于行政区划分割,恶性竞争。2007年,广西国资委抓住时机,利用上市公司北海港壳资源,将三港打包整合,在自治区层面成立了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

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融入市场,形成资源共享合力,十来年,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从2000万吨猛增到2亿吨。近两年,国内港口呈现整合大潮,广西三港整合的故事一直是国内很多地方学习的参考。

通过专业化整合,广西国企还形成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鱼峰水泥是广西柳州一家1958年建厂的老牌国企,80年代曾经最早引入丹麦百万吨生产线,曾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型水泥企业,但由于债务关系等多种原因,企业陷入困境,近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不好不坏的状况,成长乏力。

就在2017年,广西国资委将鱼峰水泥整体并入西江集团,同时通过市场的手段将广西投资集团在贵州近600万吨水泥产能让渡给鱼峰水泥,从而形成了1300万吨的产能。

西江集团主要从事西江流域基础设施开发,而鱼峰水泥的市场很大一块要经由西江运送到广东市场,二者结合优势明显。

以往很多年,即使行情好的时候,鱼峰水泥一年盈利仅有两三千万元,2017年其水泥板块盈利近3亿元。如今,鱼峰水泥已经是广西第三大水泥供应商,形成了1500万吨产能,在一些特殊用途水泥上,鱼峰水泥还形成了优势,比如海工水泥,包括南海岛礁建设、防城港核电站所用水泥,超过50%用的都是鱼峰水泥。

重组整合就是要利用好整个市场的各种要素,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管跃庆认为,“正是由于很多企业重组后迸发出了过去没有的新动能,这些年这么大规模的重组才能够顺利进行。”

据悉,广西国资委2018年还对各企业房地产、金融板块进行了调研,近期还将通过监事会年度审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为下一步相关整合做好前期准备。

“广西国企重组的目标是20户左右,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企业才有调节能力,否则在市场上影响力不够,也难以生存。”管跃庆说。

通过持续多年的结构调整,近五年,广西国企营业收入、利润增幅年均高于全国省级国有企业平均增幅和广西GDP增幅。

逐步做强的广西国企在北部湾开放开发、西江—珠江经济带建设和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航道、港口、物流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国企的重要支撑作用。

数据是最好的验证。近五年来,广西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70多亿元,参与投资建设了3500多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动车里程突破1700公里,建成港口码头近100个,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从千万吨提高到两亿多吨,为广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定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走出去”培育单打冠军,向海图强

广西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端的起点,2100多年前就成为中外通商往来的重要门户。

回首60年的建区历史,广西曾经一穷二白,在中央的支持下建设了柳钢等工业企业。

近几十年来,广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背海发展的境地。由于边境不稳,导致广西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长期关闭。直到1991年,中越陆地勘界才完成,到今天中越海域勘界还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以后,受战事余波影响,广西在激烈的省域经济竞争中逐渐掉队。

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广西不可能形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重大引领力量的企业。但广西国企有自己的战略构想。在管跃庆眼中,广西国企虽然拿不了“团体冠军”,但一直在利用广西得天独厚的优势,培育“单打冠军”。

这种优势广西独有,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过清晰阐释。2017年,习近平视察时首次明确提出广西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并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对外开放的门户,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支点,撬动中南西南联通的重要窗口。

沿边、沿江、沿海,这是广西的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此,广西提出要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开放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百川终到海,向海经济实则是开放型经济,意味着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游泳。只有全方位的开放才能带动全方位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初,像柳工这样的广西国企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望海求生,向海图强。近年来逐渐壮大的广西国企更是成为广西打造向海经济的排头兵和重要支撑。

“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在打造向海经济的征途上,港口是重要的战略支点。

北部湾港是我国大陆距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也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以北部湾港为节点,南向通道搭建起了中国西南、西北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的最佳路径。通过搭建各方向的出海大通道网络,发展多式联运,北港集团正在打造一条高效、便捷、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前面提到,刚刚整合了鱼峰水泥的西江集团在2018年9月整体并入了北港集团。两者整合意在推动广西沿海与内河水运协调发展,实现内河、海港、南向大通道融合发展。

由此,北港集团将逐步形成内河港与海港一体化运作,通过“江-铁-海”多式联运,引导腹地范围内货源更便捷更经济地从北部湾港出海。

北港集团还积极投身国际产能合作,探索“港-产-园”发展模式,参与中马“两国双园”投资建设,入股马来西亚关丹港,接管运营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港口管理和运营水平,在当地赢得良好口碑。

目前,重庆、成都、昆明至北部湾港班列均实现常态化运营,新增“北部湾港-贵州改貌”“北部湾港-四川宜宾”“北部湾港-四川自贡”测试班列,以北部湾港为节点的南向通道市场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桂企出海

“广西北部湾港—四川宜宾”南向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通过积极稳妥“走出去”,广西造就了不少不可比拟的行业“单打冠军”。

国内60%以上的蔗糖在广西生产,广西糖厂中的80%由广西建工建造。在国内糖市萎缩的情形下,广西建工追随央企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通过打通食糖生产线各关键环节,广西建工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在糖厂生产线的十个领域中有五个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最早“走出去”的柳工集团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品牌优势。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经营,目前已在140多个国家拥有380家经销商,海外客户数量已超过1.8万家,关键核心客户数量超过500家,柳工海外收入比重已达到集团总收入的35%左右。截止2018年8月,柳工集团海外收入同比增长超30%。

各种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2017年以来,广投集团按照“产融投”协同发展战略,与国开金融合作,推进500亿元广西东盟“一带一路”基金落地,加大东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水平。

在2018年9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北部湾产权交易所集团与柬埔寨内政部NICE广播电视台共建柬埔寨资产交易服务中心正式签约,标志着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要素市场平台正在加快推进,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发展。

管跃庆介绍,截至2017年,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累计对外投资额43亿元,其中2017年实现境外投资20.76亿元,同比增长176.8%,创历史新高,对外工程承包额94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229亿元。

“广西国企没有大规模走出去的实力,但在自身擅长的几个行业,通过做专做精,同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管跃庆说。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途径。

桂企出海

龙滩水电站,广投集团占股30%。

闭环监督,筑牢海浪拼搏的“防护网”

市场如大海,暗流险滩无处不在。企业越做越大,监管的难题就越发突显。

既要保障企业发展的活力,又要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问题,筑牢监管的“防护网”,在这方面,广西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监管方式,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认可。

广西做法的核心是“两个融入”,即监事会融入国资监管体系,监事会主席参与重大事项决策,涉及国资监管的重大问题,国资委充分听取监事会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重大事项及决策会议必须邀请监事会列席,同时要求监事会向国资委报告会议情况,加大公司治理中直接制衡的力度。同时,完善集团子企业监事会建设,构建子企业监事会,子企业监事会主席由上级母公司委派,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以最早试行这一做法的广西建工集团为例,该集团成立了4个派驻监事会,由集团监事会工作部归口管理,每个派驻监事会设1名监事会主席(副主席)、2-3名专职监事,集团本部委派专职监事14人,进驻集团23家二级企业。同时,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总法律顾问进入决策层班子。

广西建工相关负责人认为,监事会监督的“两个融入”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以“三重一大”决策监督为重点、以防范重大经营风险和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以企业领导人的履职情况监督为要务,画圆了全面监管的最后一笔,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监管全闭环,从源头和过程上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督。

横向上,广西建工监事会工作部及集团总部各职能部室破除“各管一块”的局限性,加强与集团财务资产、审计、法务、纪检、监察、办公室等职能部室之间的协同合作,以部门联席会、反馈表等各种形式不定期沟通。

纵向上,以内设监事会为纽带,向上与自治区国有企业监事会,向下与各二级、三级企业的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加强业务联络和上下联动,积极延伸监督链条,下沉监督重心、前移监督关口。

此外,广西建工还创新设计监事会主席年薪制度,将派驻企业负责人年薪的平均值乘上相应系数来确定监事会主席年薪,专职监事额外增加派驻补贴,激励监事会主席做好监督的同时服务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016年至今,广西建工子监事会完成各类报告704份,促进企业完善34项管理制度,停止或暂缓决策项目5个,涉及金额6854万元。

目前,广西建工已经连续三年稳居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建工集团第二位、西部行业企业第一位、广西企业第二位。

从广西建工开始,自治区本级国企柳钢集团、交投集团等企业在探索母子企业监事会建设均取得较好效果。

广西国资委一方面要求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二、三级子企业监事会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母子公司监事会上下联动机制;另一方面指导区、市两级政府向所管理的国有企业集团派驻监事会。近五年来,广西国企违法违规经营导致的存量风险逐步消化减少,增量风险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强监管的同时,广西国资委还注重调整优化监管职能,将监管权力归位于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主体。为此,广西出台了《自治区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以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精简监管事项31项,对法律法规及自治区政府没有规定的监管事项全部取消,国资委不再直接监管企业经营行为。

据统计,2017年,广西近3万亿国有资产,利润增长近50%,自治区本级23家企业利润增长超70%。2018年前三季度,高位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自治区本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超200亿元,同比增长超90%,净利同比增幅全国第一,其中柳钢集团、广投集团、广西建工等6家企业单户利润超10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至9月,广西国企为全区GDP增长贡献1.31个百分点,占比18.7%,部分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截至2018年6月末,广西国有资产在西南六省市资产总额排名第4位,利润总额排名第4位;在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资产总额排名第2位,营业收入排名第2位,利润总额排名第2位。

“2017年我们非常自豪地向全社会报告,区直23家企业全部实现盈利,这在广西国资委成立以来还是首次。”管跃庆说,这些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我们这几年来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引导企业在市场的大海中拼搏壮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桂企出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