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2018,來自江蘇檢察的答卷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

——2018,來自江蘇檢察的答卷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也是檢察機關恢復重建四十週年。歲月滄桑,時代潮湧,伴隨著中國法治的進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江蘇檢察走過恢復重建四十年的崢嶸歲月。

2018年,面對轉隸後的第一年,江蘇檢察機關踐行“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檢察工作新要求,新時代裡再出發,一些過去被忽略的監督職能補強補優,專業化、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檢察職能履行翻開新篇。

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成為2018年江蘇檢察鮮明的工作主線。強化監督、掃黑除惡、防範冤假錯案、公益訴訟、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為的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法治獲得感。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省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並首次詢問公益訴訟工作

強化法律監督

提升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

“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是檢察機關的立身之本。全面強化新時代法律監督,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的檢察產品,是江蘇檢察的職責與使命。

辦案是硬道理。只有辦案,法律監督才能落地;只有辦案,才能不斷提升法律監督時效,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平正義的新期待。

2018年,這樣一個個案件記錄著江蘇檢察官深耕法律監督、詮釋公平正義的足跡——

陳昌才等8人先後糾集數十名老年人,5次以沿街商鋪佔用村集體未付租金等理由,採取滋擾、靜坐、阻止通行方式,強拿硬要3.9萬元。海安市檢察院審查案件後發現,陳昌才等主犯犯罪事實清楚,但被糾集的沈書美等12名老年人僅到場觀看並事後獲得少量報酬,沒有具體實行行為,遂依法發出《要求說明立案理由通知書》。2018年10月17日,偵查機關撤銷對沈書美等人的立案決定。

程齊正因被認定為入戶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其不服判決,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訴。興化市檢察院經審查,認為其行為並非入戶搶劫,原判決適用法律不當,量刑畸重,依法向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2018年6月,法院經過再審撤銷原判決,判處程齊正有期徒刑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

呂亞洲因犯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非法拘禁罪、賭博罪,於2012年11月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但因患有肺結核被裁定暫予監外執行。2014年12月,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消失後,該犯一直外逃。經東海縣檢察院持續監督,最終於2018年8月將藏匿近四年的呂亞洲收監執行。

……

以辦案為中心,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做新時代優質法治產品、檢察產品的提供者,正成為江蘇三級檢察院檢察官的不懈追求。據悉,2018年,江蘇檢察機關依法對偵查活動、審判活動、刑事執行活動開展監督,共監督立案961人、監督撤案2584人;對刑事審判活動提出抗訴295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129件,法院採納率69.8%;加強對生效民事裁判的法律監督,提出民事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731件,同比上升49.2%;監督收監罪犯311人,同比上升38.8%。

“監督者與被監督者目標一致,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只是法律上、工作上分工不同。” 檢察機關的監督得到偵查機關、審判機關等的積極配合,“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在被監督者、在人民群眾中越來越深入人心。

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需要執法司法來實現其價值。

2018年5月,淮安檢察機關辦理了全國首例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被告人曾雲被判公開賠禮道歉。同年12月,該案入選最高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在依法高效辦理案件的同時,檢察機關及時發佈權威信息,引導全社會尊敬英烈、崇尚英雄、崇德向善,實現了起訴一起、警醒一片、教育和影響社會的良好效果。

2018年8月27日,“崑山反殺案”發生,輿論四起。第二天,檢察機關就宣佈依法提前介入。9月1日,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通報了案件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同年12月,該案入選最高檢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清晰陳述案件事實、法律適用,釐清正當防衛的界限,正面回應當事人是否涉黑涉惡等問題……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及時公開處理意見,真相跑贏了謠言。該案的處置過程,給廣大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讓樸素的正義觀得到弘揚和維護,向當事人、向社會傳遞了法治正義。

1月10日,上述2個案例均獲評2018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十大法律監督案件。

積極投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嚴俊等21人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集團一審開庭,檢察官出庭公訴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

掃黑除惡,政治責任!江蘇檢察機關迅速行動。

省檢察院迅速組建專項鬥爭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出臺41條辦案意見,從提前介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二審程序、工作機制等五個方面,對依法辦理涉黑涉惡犯罪案件作出具體規定;出臺審查“惡勢力”“軟暴力”“套路貸”等三類重點犯罪的證據指引,確保精準打擊;突出打擊重點,集中打擊非法高利放貸、操縱黃賭毒、欺行霸市、插手經濟糾紛等領域的黑惡勢力犯罪。

“涉黑”案件100%提前介入,“涉惡”案件有重點的介入!各級檢察機關偵監、公訴部門組成專業化辦案團隊,依法提前介入偵查環節,做好偵查引導和證據審查工作,及時監督糾正漏捕漏訴問題。

尋釁滋事、聚眾鬥毆、開設賭場、故意傷害,甚至跨省干涉高鐵工程建設……綽號“怪獸”的新沂市無業人員陳向南網羅20多名刑滿釋放和社會閒散人員,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多次有組織實施違法犯罪活動40餘起,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徐州、新沂兩級檢察機關及時介入,圍繞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四個特徵等問題,提出完善偵查的意見建議。2018年3月15日,新沂市檢察院依法以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聚眾鬥毆罪、尋釁滋事罪、開設賭場罪對陳向南等13人批准逮捕。同年12月11日,法院依法判決陳向南有期徒刑十九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該案的辦理得到了中央綜治委的關注和肯定,併入選最高檢掃黑除惡典型研討案例。

2018年,全省檢察機關共提前介入“涉黑涉惡”案件334件,引導偵查機關全面有效收集證據;依法批准逮捕黑惡勢力犯罪嫌疑人2507人;提起公訴2549人。

各級檢察機關嚴格依法辦案,“構成黑惡勢力犯罪的,一個也不放過;不構成的,一個也不湊數”。省檢察院強化督辦指導,對下級檢察院辦理的每一起涉黑惡犯罪案件實行備案審查,做到既依法從嚴懲處,又堅持實事求是,確保把每一起案件辦成鐵案。

鎮江市檢察機關在提前介入楊某等人涉嫌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中,一方面通過審閱卷宗及案件討論,提出具體證據補查意見50餘條;另一方面,針對案件定性分歧,嚴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在省檢察院指導下,將該案認定為惡勢力集團,不認定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

重大案件公檢法聯合掛牌督辦,形成打擊合力!

多次犯罪被判刑的嚴俊招募社會閒散人員,在南京大廠地區欺行霸市,壟斷新交付小區建築垃圾清運市場;霸佔碼頭,收取高額“保護費”;通過敲詐勒索、尋釁滋事、壟斷食堂經營;為逃避債務,派遣吸毒人員冒充艾滋病人騷擾無辜孩子,威脅孩子的父母向法院撤訴……嚴重擾亂了當地的社會秩序。2018年9月18日,南京市玄武區檢察院就被告人嚴俊等21人涉黑一案提起公訴。同年12月24日,21名犯罪分子全部被判刑,其中主犯嚴俊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強迫交易罪、非法拘禁罪、開設賭場罪,六罪並罰,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這是省檢察院、省法院、省公安廳共同掛牌督辦的江蘇“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第一案”! 2018年,省檢察院牽頭,對掛牌督辦的29件涉黑和50件涉惡案件進行了跟蹤指導。

各級檢察機關堅持“掃黑”與“破傘”同步進行,深挖嚴懲黑惡勢力犯罪及其保護傘,查辦黑惡勢力保護傘案件18件24人;向監委、公安機關移送“保護傘”線索31件。

全省檢察機關結合辦案,積極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向有關單位提出檢察建議157份。常州市武進區檢察院在辦理陸川等16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的過程中,依法向某地鎮政府制發檢察建議。該院檢察長朱文俊登門送達檢察建議,要求鎮政府強化部門協作和信息溝通,督促相關部門加強重點領域整治,嚴查黑惡勢力的“關係網”“保護傘”,加大掃黑除惡宣傳,營造群防群治氛圍。

省檢察院組織對“軟暴力”等新型涉黑涉惡犯罪進行專題調研,分析了一些地方出現的“軟暴力”型黑惡犯罪特徵和方式方法,有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得到最高檢張軍檢察長的批示肯定。

司法辦案護航經濟安全

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檢察官開展司法救助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時長祥等8 人創立“亞泰坊”網絡平臺,以“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為名實施傳銷活動,虛構投資項目,非法發行虛擬貨幣,發展會員40餘萬個,涉及108個層級,涉案金額7億餘元。鹽城市經濟開發區檢察院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依法批准逮捕時長祥等8人。目前,該案正在審查起訴之中。

非法集資、電信詐騙、傳銷等涉眾型侵財類犯罪高發多發,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檢察機關重拳出擊、依法嚴懲。2018年,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865件,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223件884人。

打擊是手段,更要抓預防。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結合所辦案件,組織拍攝遠離非法集資的微電影《利字右半邊》,在商圈、社區、廣場等地播放,取得良好效果。檢察機關結合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強化對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急於創業的年輕人的宣傳防範,突出對網絡投資平臺、金融衍生品行業、眾籌投資行業等重點領域的監督,加強對公司連鎖+非法集資+傳銷新模式等重點犯罪手段的防範,築牢防範犯罪侵害的第一道防線。

2018年,全省檢察機關依託辦案參與金融風險防範,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送研判報告、檢察建議114份,蘇州工業園區檢察院針對犯罪嫌疑人利用基金會非法集資問題,發出風險提示,並推動省民政部門對省屬基金會開展風險隱患專項排查。

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也是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全省檢察機關堅決落實中央、省委和高檢院部署要求,及時制定服務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20條意見,指導各地既堅決打擊侵害企業利益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為企業健康發展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又切實轉變司法理念和辦案方式,對涉民營企業案件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慎重批捕、起訴,強化法治服務,努力實現辦案的最佳效果。

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和羊地科技有限公司(化名)是國內“互聯網+物流”產業兩大巨頭,雙方因業務上競爭激烈,2016年,羊地公司12名員工及高管竊取滿運公司數據,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被移送南京市雨花臺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機關沒有就案辦案,而是深入兩家企業走訪,開展以案釋法,讓雙方認識到惡意競爭的危害。後來兩家企業握手言和,並達成戰略合併,發展成為估值達65億美元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鑑於犯罪行為所破壞的社會關係已得到修復,最終檢察機關對上述12人依法作出了不起訴決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案的辦理“體現了江蘇檢察機關有水平有境界,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司法善意,讓企業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從維護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堅持精準辦案、延伸服務,最大限度地體現司法善意,這已經成江蘇檢察機關的自覺行動。揚州市江都區檢察院辦理的滕某非法買賣製毒物品案中,滕某系某化工公司法定代表人,其行為形式上符合非法買賣製毒物品(丙酮)特徵。審查起訴期間,檢察機關發現,涉案公司未依法履行備案手續,但涉案丙酮均賣給有資質的企業生產乙炔,系用於合法用途,符合相關司法解釋中的“出罪條款”,遂對該案作出不起訴決定,並移送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處罰。

立足司法辦案,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是檢察機關服務發展的應盡職責。全省各級檢察院切實加大對各類騙取冒領財政專項補助資金違法犯罪打擊懲處力度,同時加強檢察環節司法救助工作。2018年,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1393件,發放救助金1063.9萬元,救助因案、因害致貧受害人1658人。省檢察院在救助一起搶劫致死案被害人子女時,將10萬元救助金分10年發放,直到最小的孩子成年。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事實孤兒”現象,全省三級檢察院接力,從基層檢察院的一起案件到多部門聯合救助,再到市級、省級層面推動完善困境兒童生活保障政策,實現“精準扶貧”,併為全國提供示範經驗。

全省檢察機關積極落實省委定點扶貧工作安排,共幫扶貧困村261個,派駐下訪幹部60名。鹽城市檢察干警陳扣連、楊洪雨下派駐村扶貧期間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幫扶貧困農戶,被中宣部、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

生態環境檢察“給力”

守護碧水藍天淨土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2018年6月2日上午9時,江蘇省連雲港市連雲區檢察院聯合區法院、贛榆區海洋與漁業局,將2042萬尾對蝦苗陸續放流大海。圖為對蝦苗放流大海現場。

連雲港海州灣是我國八大漁場之一,然而,就在2017年禁漁期間,山東榮成韋伯漁業公司何延青等人卻多次組織漁民出海,使用絕戶網非法捕撈910餘萬公斤。江蘇省檢察院迅速掛牌督辦。2018年3月22日,灌南縣檢察院在以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對榮成偉伯漁業有限公司和何延青等18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的同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46名被告和榮成偉伯公司等單位承擔賠償1.3億元環境修復費用或者以增殖放流方式恢復受損海洋漁業資源。

檢察官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江蘇檢察機關堅決落實習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刑事打擊、公益訴訟、生態修復三個方面發力,切實保護青山綠水和美麗家園。

2018年,全省檢察機關依法辦理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提起公訴3634人,同比上升23.9%;辦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 1656件;提起環境公益訴訟122件,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法排汙、傾倒垃圾、非法採礦、亂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的環境問題。

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對地處長江下游的江蘇尤為重要。全省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長江大保護的戰略部署,省院和長三角地區檢察機關建立了協作機制,省內沿江八市建立了長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檢察協作平臺,推動長江生態環境和資源立體式保護。

2017年5月至9月,齊偉等人盜採長江江砂60餘萬噸,價值406萬餘元,導致採砂區生態損害。鎮江市金山地區檢察院以涉嫌非法採礦罪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齊偉等26人提起公訴,對其中涉嫌非法採礦罪的14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索賠生態環境損失及修復費用412萬餘元,並要求其在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索賠的所有款項,將通過用淤積區泥沙彌補非法採砂區、開展生態放流等綜合性修復方式,全部用於恢復河床結構、保持長江漁業資源的平衡和良性生長等長江生態環境的修復工作。

據統計,全省檢察機關依法合力查辦長江非法採砂、汙染長江犯罪案件90起;辦理涉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353件,其中最高檢掛牌督辦7件,推動清除汙泥2000餘噸,補種樹木4000餘棵,督促賠償生態修復費用3.7億餘元。

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的新增職能。萬事開頭難,針對環境領域公益訴訟線索發現難、舉證難、鑑定難、修復難等突出問題,省檢察院及時出臺了《關於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指導意見》,推出8大辦案“工具箱”,在全國率先推出 “公益損害觀察員”、“隨手拍”、“線索舉報獎勵”、邀請法學名家、行業專家擔任公益訴訟諮詢專家庫“外腦”等創新舉措,走出了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環境公益司法保護的新路子。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在通過檢察建議推動有關部門實行全市醫療廢物規範化管理的同時,對舉報人發放了5000元公益訴訟舉報獎金。這是全國公益訴訟舉報獎勵第一例。

訴訟不是目的,保護公益、最大化修復生態環境才是根本。江蘇檢察機關十分注重履行訴前程序,通過督促履職、檢察建議等手段,推動行政機關履職和相關單位整改,訴前整改率從2015年試點時的69%上升到現在的93.1%,取得了雙贏多贏共贏的效果。

“公益訴訟不是‘獨角戲’,檢察院一家單打獨鬥不能解決問題,黨委、人大、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視野下部署推進,是江蘇這項改革試點取得成功的關鍵。”省檢察院檢察長劉華說。

2018年11月,江蘇省委專門出臺意見,進一步支持和加強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省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並首次開展專題詢問,促進在全省上下形成了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廣泛共識。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沿江八市建立長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檢察協作平臺

改革大潮湧,風勁好揚帆。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新時代我們的奮鬥目標。

做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法律守護者,是江蘇檢察機關的努力方向。

江蘇檢察機關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聚焦服務保障江蘇高質量發展大局,對標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切實有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全面提高檢察辦案水平,在維護司法公平正義中展現檢察作為,突出檢察擔當!

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律守护者——2018,来自江苏检察的答卷

文│沈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