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文化遺產青年學人講壇”第十六講

尋找流失文物:故事與新知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主講人:燕海鳴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研究員、ICOMOS-CHINA秘書處主任)

主持人:範佳翎(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講師)

19:00-21:00

地點:首都師範大學北一區文科樓406

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協辦: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

首都師範大學博物館發展研究中心

C太太的客廳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講座簡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文物的流失和追索,是現代民族國家文化敘事的重要構成。中國的歷史文明古國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通過對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追尋和追索過程中不斷塑造。這些歷史上由個人創造,由少數人享有,由特定群體傳承的文物,如何在現代國家形成過程中置於國族敘事當中?個體審美和生活的產物,如何成為構建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話語要素?通過回顧近年來若干文物流失和追索的案例,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背後更為本質的議題:我們在追索的究竟是什麼?是文物本身?還是文物所承載的價值或意義?我們所在意的是追索的結果?還是追索這個行為本身?

主講人簡介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副研究員、ICOMOS CHINA秘書處主任。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方向為文化社會學、全球化、遺產與社區、世界遺產等,出版英文專著“World Heritage Craze in China”,論文曾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東南文化》等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主要學術成果

1. 2018: World Heritage Craze in China: Universal Discourse, National Culture and Local Memory. New York: Berghahn.

2. 2018: Heritage Sit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al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Planning, Heritage and Sustainability). co-edited with Luca Zan, Bing Yu and Jianli Yu. New York: Routledge.

3. 2018: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in Beijing The Gulou Project and Its Contested Memories,” co-authored with Florence Graezer Bideau, in Chinese Heritage in the Making: Experiences, Negotiations and Contestations, edited by Marina Svensson and Christina Maags,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93-118.

4. 2017: “Public Perception and Opinion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China,” In Heleni Porfyriou and Laura Genovese, eds., China and Italy: Sharing Cultural Heritage Expertise, Roma: CNR edizioni.

5. 2015: "World Heritage and National Hegemony: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Authority,” In William Logan, Máiréad Nic Craith, and Ullrich Kockel, eds., A Companion to Heritage Studies, Blackwell. 229-242.

6. 2015: “World Heritage as Discourse: Knowledge, Discipline and Dissonance in Fujian Tulou S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Vol 21, Issue 1: 65-80.

7. 2009: Book Review: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edited by Ching Kwan Lee and Guobin Yang. Memory Studies, 2009 2: 136-38.

8. 2016: 社會學視野下的傳統村落——以貴州塘都為例,《遺產與保護研究》, (4) 1-7.

9. 2016: 古代世界的海上交流——全球視野下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2) 17-22.

10. 2015: 警世遺產與“申遺政治”,《文化縱橫》(4) 78-84.

11. 2014: 考古遺址的公眾參與——一項國際比較研究,《東南文化》 (3) 34-39.

12. 2013: 博物館與集體記憶:知識,認同,話語,《中國博物館》 (3) 14-18.

13. 2009: 作為文化的歷史與作為歷史的文化,《中國圖書評論》(7): 60-65.

14. 2009:集體記憶與文化記憶,《中國圖書評論》2009 3: 10-14.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遺產青年學人講壇”由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首都師範大學公眾考古學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博物館發展研究中心、C太太的客廳協辦,邀請國內外文化遺產領域的青年學人圍繞文化遺產研究、保護、闡釋、利用和傳承諸議題,以講座、座談的形式,啟發思辨,共享新知。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六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