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天吃飯到整體佈局:鄉村振興的“新出路”

“我們今天去採摘草莓吧。”小王帶著妻子和孩子,驅車20分鐘左右,便從縣城中心到了草莓基地。春節期間,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高河街道牛橋村成為當地居民的休閒目的地。即使草莓採摘價格每斤高達五六十元,依然供不應求。

牛橋村共298戶家庭、1012人,如今不僅有草莓的香氣,還有響噹噹的名氣。金鄉縣被稱為大蒜之鄉,牛橋村也曾以種植傳統大蒜為主營經濟。不過,從村民初辦草莓體驗基地,到通過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幫扶困難群眾、建立牛橋果蔬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調整產業結構等發展方式,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牛橋村村民正在轉型,走上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農業振興要向下紮根

“農業尤其是種植業發展,屬於時間投入成本較高、回報率較低的第一產業。我以前做房地產開發,一層層向上蓋樓。農業發展思路則不同,需要紮根基層、紮根土地。”同時身為合作社負責人的牛橋村黨支部書記周文濤說,“我需要認真學習向下紮根。”

初辦草莓體驗基地源於百姓需求與資源。據周文濤介紹,前期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較低,一戶村民進行體驗示範田種植收益較好,起到了示範作用。“村裡大量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約有300人留守鄉村,還包含兒童、老人以及貧困戶,發展‘最後一公里’可以在草莓基地中得到有效解決。”周文濤從村民需求出發,判斷位於縣城南二環的牛橋村區位優勢明顯,有利於消費者來往。

從靠天吃飯到整體佈局:鄉村振興的“新出路”


農業技術培訓課堂

“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當年種植即可收益,而葡萄等藤本植物則需兩三年。牛橋村草莓還在進行綠色認證,這是特色和標籤。”高河街道管區書記尹鳳雲表示,周文濤和村“兩委”班子先後組織村民赴江蘇邳州、安徽碭山、山東曲阜等地參觀學習,引進技術與人才,率先成立合作社。與此同時,通過與高校合作,牛橋村引進了先進的種植技術。目前,草莓、大棚油桃、葡萄甜瓜等已經種植完畢,預計每畝利潤3萬元左右;一批農業技術人員得到培養,帶動了牛橋及周邊村群眾興業創業,讓更多人致富。

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牛橋村此前沒有主導產業,貧困面一度達到20%。“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那時村子的真實寫照。基礎設施需要道路,農業現代化發展同樣需要道路,土地流轉由此打開了局面。

牛橋村選擇從貧困戶入手。吳松雲夫婦均已年近七旬,其子是一級殘疾人。因不懂技術,家庭土地年收入較低。流轉土地後,吳松雲夫婦不僅能得到土地租金,還通過在草莓園務工,獲得了上萬元的年收入。

合作社對土地流轉實行“企業加農戶,統一收購、包裝、銷售”的模式,帶動了全街道特色種植產業發展,下一步將發展成為集觀光體驗、休閒採摘於一體的農業示範園和鄉村旅遊地,通過不斷做大做強項目規模,實現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據周文濤介紹,牛橋村的土地流轉模式已成為當地縣域村鎮發展示範。目前,合作社項目規劃佔地1000畝,已起步區域400畝,其中草莓種植200畝、葡萄種植100畝、其他種植100畝;已投資800餘萬元,建成大棚230個、連體大棚1個;現有基地技術人員5名、工人28名。

為提升村民收入、提升土地流轉利用率,合作社園區還增加了農作物種類,確保交叉收成、收益不斷。目前,項目已形成包括有機草莓、有機葡萄、吊西瓜、大棚櫻桃、大棚美國油桃、有機奶梨、冬棗、食用菌、花卉等10餘個品種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種植示範園,年銷售收入超過800萬元,帶動村內剩餘勞動力100餘人。

牛橋村還配合高河街道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與現代農業示範園管委會,積極建言獻策,完善土地流轉登記辦法,確保“土地面積、地塊、合同、證書”四到戶以及流轉程序規範、村民收益合理。

產業思路帶動全域發展

“草莓採摘體驗最多讓顧客停留一個小時,如何留住他們是產業發展新出路。”尹鳳雲稱,“一條龍服務”是提升體驗經濟的重要方式。

從靠天吃飯到整體佈局:鄉村振興的“新出路”


草莓體驗基地中心

“現在合作社專門負責名、特、優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實行產地準出,確保園區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尹鳳雲表示,消費升級讓產業發展更關注消費者需求。無論到哪裡,安全、健康、綠色都是消費者的焦點。

在產業優勢上,村鎮積極發展產業扶貧項目,建設了高河街道精準扶貧創業基地。政府投資18萬元,創建了10個高標準大棚。大棚收入分配給村裡貧困戶,每戶每年還能得到3000元分紅。

牛橋村目前還在積極探索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目前已完成1條高標準觀光道路建設,規劃了包括住宿、餐飲、停車場、公共衛生間在內的綜合服務中心;努力打造集農業採摘、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基地。

拓寬合作渠道,破除資金瓶頸。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是最大短板。合作社未來將搶抓金鄉縣建設“休閒健康金鄉”、“蒜都風情小鎮”重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對接行業龍頭、大型農業開發企業,採用共同經營、股權轉讓等形式,尋求合作機會,完善園區配套設施。

以產業發展優勢,做好失地農民再就業工作。合作社將在擴大規模的同時,新增就業崗位優先聘用失地農戶及貧困戶;積極對接街道人社所、金東產業園新能源電車製造企業,做好免費就業培訓工作,瞭解企業用工需求,推薦適合崗位,使失地農戶及貧困戶解除後顧之憂,降低村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使村民放心、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