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兩會【聲音】|貝達藥業丁列明:科創板不應讓股民承擔道德風險

時代財經APP記者 魏子皓 漆葉青

时代·两会【声音】|贝达药业丁列明:科创板不应让股民承担道德风险

科創板和註冊制的試點呼之欲出之際,由於科創板對醫藥企業的“無盈利上市”安排,創新醫藥企業成為熱點話題之一。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科創板企業上市重點推薦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七大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主要包括:生物製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從目前發佈的初步訊息來看,未盈利的生物藥企想要在科創板上市,大致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且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批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對於科創板的制度改革和上市要求等創新,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中表示,科創板出來以後,會幫助一部分的醫藥研發型企業在國內上市,但其認為,醫藥企業只要有一項一類新藥獲批在二期臨床研究就可以去申請上市,這也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的。

“通常來說,一個產品平均臨床研究成功率只有10%,進入二期臨床以後,成功率可能也就30%。所以,假如這個產品最終出不來,研發企業在股市上的影響可能是災難性的。” 丁列明認為,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投資者要有更大的承受能力,有更豐富的投資經驗,才能來投資這樣的項目。

丁列明建議,可以用基金的模式投一批企業而不單投一家企業。他認為,均攤風險的方式更合適。如果投資者帶著投機的心理去投這樣的醫藥創新項目,壓力會比較大。

但對醫藥研發企業而言,創新藥從項目設立到被藥監部門批准上市,是一個漫長的、充滿風險的、昂貴的過程。據時代財經向業內人士瞭解,研發一種新藥,一般需要10到20年的週期和約10億美元的經費。在企業最需要錢的時候,能在股市中融到資,對企業的穩定發展無疑有極大幫助。

丁列明認為,應該更有效地開通融資相關的渠道,特別是可能有爆發力的、能給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的項目,應該早期開放。但其強調,應設置必要的准入門檻,防止帶有故意欺詐性質的企業進入科創板,“如果進入就是災難性的。”

“但壓力不能都推給證監會,機制很重要,比如先讓保薦人先投錢進去,一起分擔風險。”丁列明表示,最終的目的是讓真正有科技價值的項目進入市場,讓投資者承擔企業的科研風險,而不是道德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