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拜占庭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6-7世纪伊朗高原兴起的萨珊波斯帝国为了夺取黑海和地中海的控制权,进而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商路,同拜占庭帝国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极大地削弱了两大帝国本身的实力,而且对当时欧亚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之间的冲突可以追溯到公元3-4世纪,其原因首先与萨珊波斯的兴起和对外扩张有关。萨珊波斯王朝自从建立之时起,就不断向四周扩张,不仅占据了原来帕提亚帝国统治下的全部领土,而且将其疆界向西一直拓展到罗马帝国东部。这样,萨珊波斯王朝同罗马帝国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为了争夺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双方多次发生战争,其中,在公元232年和260年的两次重大战役中,萨珊波斯均大败罗马军队,从而把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南高加索等广大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330年,为方便抵御东方外族人的入侵,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帝国的政治重心开始东移。与此同时,罗马帝国同萨珊波斯争夺的焦点也转移到了近东地区。337—350年和359—363年双方发生两次大规模战争,先败后胜的罗马帝国迫使萨珊波斯王朝求和。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萨珊波斯帝国的侵略野心始终没有消失,因此,从长远来看,这就为它同之后据有原罗马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帝国间的战争埋下了种子。其次,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对东西方商路控制权的争夺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另一个诱因。4世纪末拜占庭同萨珊波斯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喀瓦特即位后,双方战端重启。

萨珊王朝的国力进入极盛时期。他怀抱着征服世界的野心,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了积极攻势。这势必极大地损害拜占庭帝国的利益,从而激化了两国本已根深蒂固的矛盾,为当时在位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所不能容忍。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他雄心勃勃、抱负远大,把征服西方众多蛮族王国,“收复奴隶制帝国已经丧失的土地和恢复整个过去罗马帝国领土内的奴隶制度”作为自己最大的政治目标。

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为此,他在527年即位后,就开始为发动这场征服战争而作全面的准备。虽然他通过对国内政治、经济等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增强了财政收入和稳定了国内秩序,但是要全力进行西征,完成他的宏伟计划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首先是因为萨珊波斯对帝国东部疆界的入侵使帝国军队面临着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

公元530年,波斯大将米拉纳率领4万精兵直扑达拉城,企图一举夺取该城,打通北进通道。此时驻守达拉的拜占庭统帅贝利撒留所辖军队不过2万余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然而,贝利撒留镇定自若,充分发挥他卓越的指挥才能,精心设计了一条牢固的防御阵地:在平坦开阔的德拉城墙外挖掘了一条“丁”字形战壕,将匈奴骑兵和600名赫卢利骑兵分别隐蔽其中左右两侧。当战斗开始后,波斯军队凶猛异常,进展顺利,拜占庭军队的阵地受到了强大压力,就在这关键时刻,贝利撒留立即令埋伏的骑兵突然冲出战壕,发起对波斯军队的奇袭,从而一举挫败波斯之优势兵力,扭转了战局。紧接着贝利撒留乘胜追击,又在佳丽尼克一役中大败波斯军。

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然而,查士丁尼一世的战略重点在西方,力图从蛮族王国手里夺回原属西罗马帝国的西欧北非疆土,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因此不得不缓和与波斯的矛盾。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不惜重金与波斯王科斯洛埃斯一世缔结和约。然后挥师西进,转战于意大利、北非、西班牙各地,占领了原属西罗马的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在西方的胜利,是萨珊波斯王朝不愿看到的。因此公元540年,波斯撕毁“永久和平”协议,出兵攻占了拜占庭的东方重镇安条克,进抵地中海东岸;向北则侵入亚美尼亚和伊比利亚,并企图攻占黑海岸的拉济卡,但遭到拉济人抗击。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对付来自波斯的新威胁,不得不把贝利撒留调回东方战场。

一到前线,贝利撒留就采取奇袭的方式攻入波斯境内,直指波斯军队的后勤补给基地阿里西亚,并采用疑兵之计迷惑对方,从而迫使波斯王科斯洛埃斯一世和谈,最后双方达成和约:拜占庭以3000磅黄金的贡赋,换取东南部边境的暂时安宁。4年后,围绕着外高加索拉济卡地区的归属问题,战事又起。至562年,双方签定了50年和约:拜占庭为了保留经黑海沿岸去东方的商路,维持对拜占庭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丝绸贸易,忍辱向波斯纳年贡3万金币,拉济卡仍归拜占庭所有。查士丁尼一世死后,查士丁二世、提比略二世及莫里斯先后为帝。他们奉行的政策大体相同,即在西方取守势,把进攻矛头转向东方。

拜占庭和萨珊波斯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

572年,查士丁二世之侄查士丁尼攻占德温。573年,波斯人攻占达拉要塞。但由于查士丁尼军队蛮族人占的比重大,又缺乏训练,后来在亚美尼亚屡遭失败,直到莫里斯时期,战争才有了转机。579年,波斯王科斯洛埃斯一世逝世。589年,波斯国内发生叛乱,科斯洛埃斯二世遭废黜,拜占庭插手干涉,支持科斯洛埃斯二世复位,借机收回被波斯占领的德拉和亚美尼亚大部,稳定了东方边境。公元610年北非迦太基总督之子希拉克略在打败福卡斯的叛军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初登帝位的希拉克略面临的战局并不乐观:在北面,蛮族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不断向拜占庭帝国发起进攻,并多次深入腹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在南面,波斯军队已经夺取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伊比利亚、两河流域等地。615年,波斯大将沙辛攻陷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卡尔西顿,直接威胁海峡对面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621年,希拉克略与北部边疆的劲敌阿瓦尔人签订暂时和约,随后便率军奔赴波斯战场。622年,希拉克略指挥拜占庭海军击败萨珊波斯军队,暂时解除了君士坦丁堡之围。随后在与波斯人的相持中双方互有胜负,直到626年这一僵持的局面才发生了真正转折。这年在突厥人的援助下希拉克略转守为攻,率军从伊比利亚攻入伊朗,并于第二年,在尼尼微古城旧址──通向波斯首都泰西封的门户,重创波斯军队。628年,乘胜逼近泰西封城下,波斯王室被迫缔结城下之盟,交还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地和“圣十字架”。630年拜占庭在圣城举行了隆重的迎接“圣十字架”庆典。长达一个世纪的拜占庭——波斯战争就此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