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以肩帶肘、用肩替腰

羽毛球的揮拍時上肢的動作是以肩部帶動手臂發力擊球,也就是頂肘

1)肩鎖關節

肩部:擁有多個大肌肉群,是上肢發力的核心關節,是一個複合關節,是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之一。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肩鎖關節

大家都知道頂肘是整個揮拍中最關鍵的動作,而驅動肘部的真正力量就是肩部四大肌肉:背闊肌、斜方肌、胸肌、三角肌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肩部大肌肉

(注:當然還有一些小肌肉輔助作用,包括岡肌、圓肌、肩胛肌、菱形肌、前鋸肌、肱肌等等)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肩部小肌肉

句話說,如果把手臂比喻成球拍,那麼肩部就是抓緊球拍的關鍵,想要手臂有力,就需要儘可能的發揮肩部的作用,頂肘只是肩部發力過程中的表現形式,增加了互動性的肩部也能更好的避免損傷。

2)肩部動作

在實際揮拍過程中,肩部需要完成三個方向的動作,展肩收肩、降肩抬肩、外旋內旋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3)組合動作、合理變速

實戰中我們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上肢動作並加以組合,或欺騙停頓,或加速擊球。當需要變速擊球的時候,通常會改變動作幅度(增加和縮小)改變動作的時間點(提前或延後),以壓縮(拖延)揮拍的時間或提升局部爆發力。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下圖中四個殺球分別以不同的肩部和手臂動作為主(依次為:旋臂、頂肘旋臂、擺臂、夾胸),會因此產生不同的效果。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第一種殺球(點殺)直接抬肘,旋臂點殺,出球最快,但球速慢,回中慢;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第二種殺球(重殺)屬於標準的鞭打動作,頂肘、旋臂、擺臂依次完成,最為穩定,並能有效保障回中能力;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第三種殺球(快殺)減少了側身的幅度,直接擺臂殺球,頂肘與擺臂同時完成,同時兼顧出手、球速和回中,但不穩定;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第四種殺球(重重殺)增加了轉肩的幅度,夾胸殺球,球速最快,但犧牲一定的回中能力。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注:轉肩對轉胯有一定的反作用力,雙打偏重犧牲回中能力以保障攻擊力,單打反之)

4)腰力延遲、肩部替換

鞭打發力一般是從卷腹開始的,由於腹肌的延遲性,即便上肢停頓擊球,腹肌的力量也不會馬上消失,此時肩部的發力與腹部發力疊加產生更大的力量,在擊球瞬間再與手臂和手指的發力疊加,發揮出最大的能量,這是身體協調性的作用。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在實戰中,為了不同的需求有時候可以犧牲一部分腰腹的力量,讓肩部取而代之

其一:對於協調性較差的初學者來說,無法完全掌控肌肉的力量,由於過多注意手臂發力,就會出現因小失大的情況,即便已經卷腹發力了,到了擺臂時直接把腹肌的作用給扔掉了,導致擊球無力,當你把肩部作用也扔掉了就會出現掄大臂的現象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則可以用肩部發力替換腹肌發力,就近獲取能量,以保障擊球的力量,當然肩部替換是用於應對肩部不協調的臨時策略,最終還是要通過鍛鍊迴歸身體發力。

其二:

對於有基礎的愛好者來說,為了更快的加速擊球,同樣可以用肩部發力替換腰部,讓對方措不及防,比如李宗偉的側身劈殺。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揮拍頂肘---羽毛球發力的真諦!

其三,肩部替換並非是完全取代,缺少動作的連接,不僅會損失力量,還會造成一定的關節損傷,所謂的替換僅僅的主次上的替換,從腰部帶動肩部改為肩部帶動腰部

如果說重殺時腰部發力佔比50%,肩部發力佔比30%,手臂發力佔比10%;

那麼側身劈殺腰部發力佔比20%,肩部發力佔比50%,手臂發力佔比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