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那麼多的戰馬是從哪來的?

軍武哨兵


二戰時期戰馬有多重要

戰馬在二戰時期還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雖然波蘭騎兵砍德國坦克的事被質疑是假歷史,但是波蘭騎兵的確是一支很強大的部隊,在二戰前期,波蘭和蘇聯都組建了很多騎兵部隊。

相比於西方注重機械化將騎兵逐漸邊緣化的情況不同,戰馬在亞洲戰場一直都是常態化的畜力工具,比如日本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的劃分標準其實就是根據師團馬匹的數量來確定的。

甲種師團又叫做挽馬師團,馬匹數量可達7630匹,乙種師團又叫做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相對來說,乙種師團和甲種師團最大的區別就是騎兵較少。

馬匹的作用是巨大,很多人對戰馬的理解是騎兵作戰,實際上這是對戰馬的不瞭解,騎兵衝殺作戰在高速槍械的發展上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因此,騎兵更多的作用是用在移動作戰,快速支援上,偵查和通訊上,用騎兵去衝壕溝,那是腦殘的作風。

實際上戰馬最大的作用並不是應用於騎兵,而是用作牽扯物資的畜力工具,以日本甲種師團的編制來說,八個聯隊中,騎兵聯隊中只佔用了429匹馬,而野炮聯隊佔用2269匹戰馬,輜重聯隊佔用2612匹馬。

國民政府當初在引進火炮的時候也考慮過中國軍馬的性能問題,制約中國火炮發展的一個作用原因就是缺乏牽引工具,西方國家一般用機械動力牽引,而中國交通不發達,不適合機械動力牽引,必須依靠畜力牽引,而中國軍馬負重能力差,能夠牽引的火炮都是輕型火炮。

因此,在沒有機械動力的牽引下,火炮必然走向輕型化發展的道路,包括日本為亞洲戰場研發的九二式步兵炮口徑只有75mm,是一款明星產品。

日本在二戰時期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戰馬?

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就有稱霸世界的野心,想要踏上亞洲大陸,必然需要馬匹的力量,因此日本積極發展戰馬。

以亞洲戰場的交通條件來說,汽車真就未必有戰馬使用,所以,日本很重視戰馬的管理,專門有一個管理戰馬的機構叫馬政。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馬匹過於矮小,難堪重任,為此日本首先進行馬種改良,通過引進大量的優質種馬,改善日本馬匹的質量,為了讓老百姓的母馬能夠配上好馬,政府採取免費配種的策略,經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日本的軍馬變成了二戰時期的“東洋大馬”。

在提高質量的同時,日本政府也在追求馬匹的數量,日俄戰爭後,日本提出一個150萬馬匹的飼養計劃,並且不斷加大對馬政的投入。

儘管如此,隨著戰爭戰線的擴大,日軍部隊的急劇擴張,日本的軍馬遠遠滿足不了軍隊擴充的需求,因此,日本為了彌補軍馬的缺口,日本還會大量向民間徵用馬匹,稱為“徵用馬”,但是徵用的馬平時缺乏訓練,又缺乏營養,很難適應軍方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開始將牛、驢、騾子這些牲口也強徵到軍隊中來用於牽引物資,在侵華戰爭期間,日本還在偽滿洲國進行馬種改良,以滿足日軍的軍馬需求。


史論縱橫


二戰期間,由於工業化程度還不高,日本部隊除了保留了相當數量的騎兵,在炮兵部隊、輜重部隊裡也大量使用戰馬,這些不同部隊的戰馬品種也有所不同,不過基本都是日本國內馬場自己培育的。

日本古代就有馬,而且數量還不少,日本傳統的馬和蒙古馬同源,身高在130釐米左右,優點是吃苦耐勞,耐力好,缺點則是衝刺速度不夠快,而且挽力較差,因此早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就已經有了改良馬種的計劃。

1867年法國的拿破崙三世曾經贈送給日本天皇26匹純種阿拉伯馬作為禮物,日本以此作為種馬,對本土的馬進行改良,但是這一計劃開始進展緩慢。在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國內雖然有150萬匹馬,但是符合軍方要求的142釐米身高以上的馬匹為數不多,因此很多不符合標準的馬匹最後也被徵用。到抗戰前,日本國內的馬種培育已經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大多數馬匹身高已經達到了150釐米左右,而軍馬則可以達到160釐米,較之以前的馬匹身高已經得到很大提升。

此外日本還從西方引進了盎格魯阿拉伯馬、盎格魯諾爾曼馬等馬種進行培育並作為軍馬使用,其中盎格魯阿拉伯馬一般是給軍官使用,而盎格魯諾爾曼馬是主要配屬給騎兵部隊。另外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也繳獲了一些俄軍的頓河馬,後來在日本也有所培育,這些馬匹因為挽力較強,所以多數被用於步兵部隊和騎兵部隊。日本國內還有少數純種的阿拉伯馬,這些馬一般是給皇室和近衛騎兵使用,基本不上戰場。

但是這些軍馬無論是何品種,基本上都是來自日本國內培育,在被佔領地區也有掠奪當地的馬匹充作軍用的事情,不過大多隻是臨時措施。


不沉的經遠


在古代,因為軍事水平的限制,軍事器械大多簡陋且殺傷力度不足,士兵們或赤手相搏或手持利刃等冷兵器,在這樣的條件下,戰馬的存在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戰馬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而且此時不僅出現了戰馬,而且擁有戰馬的騎兵也已一種獨立兵種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戰馬的作用不言而喻,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自然比不上牲畜的力量之大,到兩漢時期,戰馬更是迎來了空前絕後的發展時代,在當時一方軍隊的勝敗很可能取決於一方軍隊的戰馬數量與質量,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勝負興衰也很可能與戰馬有關,就比如當時的蒙古如果沒有戰馬的幫助那就沒有歷史上的元朝。



中國自古就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呂布——古代名將,在名著《三國演義》中呂布被描述成“飛將”,驍勇善戰的名號與他密不可分,既然赤兔能與呂布相提並論,可見呂布在馬中的地位之高,也從宏觀角度看出來戰馬在戰場中的強大作用。


既然戰馬作用如此強大,那著名的二戰中也不會缺少戰馬的身影。二戰中,日本的戰馬尤其出名,以至於其他各國遇到日本馬隊時束手無策。不過,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那如此多馴養優良的戰馬是從何而來的呢?


日本在剛開始時只養的出矮腳馬,這種馬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三,雖然日軍因同樣身材矮小可以駕馭這種馬,但在戰場上,這種馬的作用卻非常小,後來日軍在向歐洲學習時,發現歐洲馬十分強大,從此日軍踏上了進口他國戰馬的道路。不過因為水土不同、道路遙遠等問題,存活下來的戰馬寥寥無幾,但幾經折騰,日軍還是培養出了其他品種的戰馬,這也是日本馬隊發展邁出的重大一步。

日軍雖然國土面積小,但十分重視戰馬的作用 在國家內設立多個戰馬養殖基地,在進口戰馬方面更是不含糊,所以日軍戰馬的發展也是必然趨勢。


軍武小咖


1.對比出來的

古代東西方都有騎兵,後來西方工業革命機械化來的快,騎兵逐漸被用於偵查,甚至只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才用,於是西方騎兵漸少,而日本這個時候就顯得很多了,放在當年那點馬並不算多...




2.被嘲諷的

日本本地的馬離開那個島之後基本就屬於“戰五渣”這一類。然而大家都知道大和民族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當自己的馬隊被嘲諷了之後,就發奮圖強,引進雜交...全國都有養馬場...擅長各種地形的馬都有...所以在戰前就有大量儲備...

自己感覺一下吧...





3.需求

東邊的戰場相對於西邊,機械化和戰爭理念程度都極低...當年基本就波蘭還在培養騎兵,德國閃擊之後,各國都明白了,特別說一下,那些自媒體逼逼波蘭騎兵衝坦克這事有問題...但是東邊不知道坦克和馬的事...



於是日本一邊擴張一邊就把家裡的馬往外送,然後殖民了新的地方又繼續造馬...

4.沒有天敵

西邊發現機械化部隊一鍋端波蘭騎兵,就知道老式騎兵打法沒戲了...我們這邊要機槍沒幾顆子彈,要坦克,都讓不懂坦克指揮的逗比給造沒了。

所以日本覺得馬兒還可以造!

你看後來蘇軍把日本騎兵一排放倒...日本馬上就把最精銳的師團改成機械化部隊了...

最後放一張我子龍哥


翁哥帶你看軍事


日本在古代就在戰爭中使用戰馬,所以戰馬在其也有很多飼養,而且在其佔領東三省之後又將當地馬匹徵用,在東三省的馬匹儲備本來就比較多,因為那裡是張學良的大本營,戰馬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肯定不少。在一就是日本在戰爭時積極動員民間的馬匹也有不少,這樣日本的戰略用馬也還是不夠。





德意志小兵兵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有計劃的引進西洋馬,在北海道開始飼養。從很多日本老電影可以瞭解,養馬是北海道的支柱產業。如《追捕》,《遠山的呼喚》等。經過幾十年的繁育,日本馬已經成了中國人口中的東洋大馬,而且數量已經足以應付軍隊使用。


用戶5658917586617


從日本北海道牧場徵用來的。


duh23333


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戰馬一部分是在日本運輸過來的,一部分來自蒙古因為日本兵裡也有蒙古人。還有就是在中國雜交和飼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