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我们今天讲的是津巴布韦,这个国家近年来以通货膨胀而著称,已经出现了100兆的纸币。


但是少有人知道,津巴布韦曾经是南部非洲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作死的,一步步走向衰弱的呢?

看完他的遭遇,我们会知道

其实历史有时候不一定是一往无前,也常常开倒车。

1

曾经强大的津巴布韦


先简单介绍一下津巴布韦。

这个国家位于南部非洲,南接南非,北接赞比亚,没有出海口。

领土面积39万平方公里,和云南省一样大。

人口1300万,和天津市一样多。

总的来说,是个中小型国家,但是在南部非洲举足轻重,有一定的话语权。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非洲大陆上的津巴布韦

1890年,津巴布韦“不幸”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

最早英国人对津巴布韦的规划是:发展金融业

但随着白人移民的迁入,他们掌握了津巴布韦大量肥沃的土地,和南非的情况一样,南部非洲这个地是个好地方,土地资源丰富,气候也适合耕种。

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时,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也是非洲识字率最高的国家。

所以津巴布韦的农业特别发达!

有几年大旱,津巴布韦依然向15个非洲国家出口45万吨玉米。

灾荒第二年继续雪中送炭,而自己国民则衣食无忧,就是因为他们的农业特别牛。

我们来看看该国首都哈拉雷和北京的同时期对比

请注意这些房子都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已经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哈拉雷中心区,这是70年代就已经形成的景致,因经济停滞,已经40年没有变化了(图片来自知乎@Wallace)

下图是同时期的北京城的街景,津巴布韦明显秒杀之。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70年代的北京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市区高楼林立(图片来自知乎@Wallace)


当时这里的人民可谓安居乐业,1980年国家刚刚独立,人心一致向上,生活一片欣欣向荣。

此时津巴布韦的货币也相当坚挺

1津巴布韦元兑换1.5美元左右

那么现在的津巴布韦又是怎么样的呢?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在津巴布韦的街上你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堆成小山的津元,恶性的通货膨胀

一百万亿的津元,在黑市价值不到10美元!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炎热的非洲,人们直接拿钱糊在帽子上遮阳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疯狂的通货膨胀使得当地居民穷困潦倒,多次位列全世界最穷的国家

据说目前惟一能在津巴布韦以火箭速度上升的物价环境中保持“岿然不动”的,只有避孕套

这还得归功于国际社会为了防止非洲艾滋病蔓延的慷慨捐献

2

作死的津巴布韦


任何国家由盛转衰,大都是因为内忧叠加外患。

津巴布韦就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独立、土改、被制裁

一步一个脚印,作死的步伐迈得稳稳当当

那么津巴布韦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作死的?

一、农业

津巴布韦独立之前

全国80%以上的可耕地被占人口不到5%的白人占有

1978年,在国际制裁与黑人武装运动的交相夹击下,白人政府终于被迫妥协

国家政权由白人政府转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

赶跑了白人之后

当时的一号扛把子总统穆加贝总统

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情节的人

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津巴布韦一号扛把子 穆加贝


1992年,政府修宪,强制赎买和征用白人土地,分给黑人

1996年,穆加贝总统宣布将5年内强行征收白人土地

2000年刚过完新年,“革命老战士”一举强占1200个白人农场

然而

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带来的通常是强大的破坏

激进的土地改革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土改期间的治安混乱


暴风骤雨过后,人民面对的是农业的衰退和生活的崩溃

所谓的土地改革

只是赶走了当时国内掌握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且勤劳肯干的白种农人

但津巴布韦的普通老百姓并没能得到什么好处

经政府之手分配的土地,更是大多数被黑人官僚占据

暴力改变生产资料分配,一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由于缺乏资金和生产资料,也缺乏生产技术和经营农场的能力

土改后全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粮食严重短缺

降粮食短缺成为恶性通货膨胀的诱因,恶性通货膨胀反过来又使各行各业形势恶化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没过多久

昔日的非洲面包篮子如今连粮食自给都不能做到,每年都要吃联合国的救济粮

老穆同志的土地改革运动没能让黑人农民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地主生活,反而导致了该国农业破产

并最终让整个国家经济崩溃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二、工商业

“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运动自然得罪了英国人和美国人

随之而来的是英美国家的经济制裁

大批的欧美公司退出津巴布韦市场

于是老穆同志又把改革的矛头对准了工商业

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国有化改造

首先,大批的民营企业被国有化

但国企固有的效率低下,腐败盛行

却进一步加速了津巴布韦经济的衰退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目前津巴布韦境内已经没有什么正常开工的工厂了

绝大多数工厂要么已经倒闭,少量还能勉强维持的,也处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

这还不算完

紧接着,老穆同志又把矛头对准了外资企业

对全国的外资企业下了一道“死命令”

要么将至少51%的股份转给津巴布韦黑人公民,要么关门走人。

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外资持续撤退。

2012年津巴政府预算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外资投资占GDP比重约18%,90年代约为20%,但21世纪前十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1%。2011年全年津巴布韦资本项目仅流入1.25亿美元。

与此同时,津巴布韦国内的精英们纷纷逃离这个国度

反对穆加贝的在土改前后大多移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了

大部分是白人

也有一些没抢到土地的黑人

新西兰的黑人一大半都来自津巴布韦

再差一些的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也要移到南非

钱和人都走了

津巴布韦更为举步维艰。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三、金融业

英国人最早的计划是把津巴布韦建设成非洲的金融中心,所以津巴布韦币在非洲一直是强势货币,最高时兑英镑的汇率接近一比一。

但是随着经济的衰退,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减少,为了维持政府运行,老穆同志进行了惊天动地的货币增发,引发了全球罕见的恶性通胀。

恶性通货膨胀直接将该国的货币信用值瞬间打为零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津巴布韦的货币贬值就如同滚雪球般,从一周一贬到一日一贬再到一日数贬,

货币面值则由100元、1000元、10000元迅速发展到1亿元、10亿元、1000亿元、100万亿元。

可以说

除了领导革命,老穆同志最大的功劳就是让所有津巴布韦人成为了‘亿万富翁’。

2009年津巴布韦货币全面实行美元化

币作废

政府宣布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在津巴境内账户的津元存款只显示一个数字

所有交易以美元和南非兰特结算

津元存款只显示一个数字什么意思呢?

假设张三银行里有100万亿津元,但是zf把津元废除了

张三不能提出来,也不能拿去市场流通使用,就是账户里的一个数字


“土改”是如何摧毁这个国家的?


(100万亿津元只够买2个面包)

津元由非洲的强势货币沦落到一钱不值,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成为了小贩手中向游客兜售的旅行纪念品。

地缘上的分裂

激烈的经济矛盾

互相倾轧的高层政治

加上穆加贝稳坐江山

几十载遗留的大量问题,或许会让津巴布韦这个国家无限期地沉沦下去。

当然本文无意于为白人站台,更不想批判黑人


但从津巴布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

历史有时候不仅仅是一直向前进的

也常常开倒车

*了解海外资产配置,关注公众号:海叔谈海投,可以帮你:

1、免费协助开设香港和美国银行账户2、年化8%固定收益美元理财投资3、四十万人民币起的移民项目4、海外优质保险及信托的相关服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