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張掖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張掖旅遊專列


張掖是甘肅省省轄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稱“金張掖”,後改名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東鄰武威地區和金昌市,西連酒泉地區,是“古綢之路”南北兩線與“居延古道”交匯點,今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上。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龍首二山,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綠洲景象。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留下了“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甘州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 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以烏江米為最,盛產小麥、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

主要的4A級景區有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大佛寺

1. 張掖大佛寺景區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涅槃臥佛像而得名。大佛寺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1411年)敕名寶覺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張掖七彩丹霞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張掖冰溝丹霞

2.宮殿式的丹霞地貌全國第一;彩色丘陵色彩之繽紛,冠絕全國。 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於600萬年前,位於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公里。這裡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高臺大湖灣

3.大湖灣水利風景名勝區,處於高臺農區腹地,國家AAAA級景區,是一處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水上樂園。

大湖灣景區主要由大湖灣和西腰墩2座水庫組成,總面積達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平方公里。風景區地勢低窪,水量充足,適合多種鳥類棲息繁殖和植物生長,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二級保護動物天鵝、白鸛、黃鴨等20多種候鳥棲息,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聚集區,景區植被覆蓋率達95%。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文殊寺石窟

4.文殊寺石窟群始建於東晉明帝太寧時期,經過魏、晉時期的建設修繕,到唐、宋時期達到鼎盛,聲名遠揚。文殊寺院,藏語稱“嘉木樣貢巴”,漢語意即“文殊大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據傳說和《安多政教史》載,文殊菩薩曾顯靈於此,故名為“文殊寺”,很多中外佛教著作中都有記載。隨著中外遊客的逐年增加和旅遊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這個千年古剎又呈現出勃勃生機。文殊寺石窟群全境分為前山和後山兩個區域,是藏、漢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活動處所,由文殊寺、百子樓、普化寺、千佛洞,萬佛塔、五百羅漢堂、觀音洞,等七部分組成,有魏、晉、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時期的洞窟三十餘個,保存有珍貴佛像500餘身,壁畫1200多平方米。分佈綿延在數十里蜿蜒的文殊山間,極為恢宏壯觀。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焉支山

5.焉支山,也叫做“胭脂山”,位於山丹縣城東南45公里處,據說是因為山上生長有一種叫紅藍草的植物,可以做成紅色的染料,調以油脂後既可做胭脂使用,故名胭脂山,被評為省級森林公園。隋煬帝曾在此詔見西域27國使臣,舉辦“萬國博覽會”。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的峰腰地帶,自古有“甘涼咽喉”之稱。山上林海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巖巖。秋日,各種野花競相怒放,爭奇鬥豔。秋夏之際,這裡氣候涼爽溼潤,景色秀麗迷人,素有“小黃山”之稱。焉支山上原始森林覆蓋,主要為松柏一類,風起時松濤陣陣,使人有出塵之意。山上尚有玉皇觀及鐘山寺兩處人文建築,其中玉皇觀為山丹縣道教協會所在地。山下有一峽谷被稱為焉支峽,峽內有溪水一條。焉支山的主峰是毛帽山,海拔最高處有3978m,是僅次於祁連山的一座獨立山脈。建議5-8月間天氣暖和時遊玩。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童子寺石窟

6.在河西絲綢古道上,距民樂縣城10公里的-鄉童子壩水庫北岸,有一座建於北魏時期的名聞遐邇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見童子寺磚木結構的三間大殿、觀音殿、唸佛殿、廂房、寮房等建築,為釋覺塵及四方信眾募資於1994年重建,古樸莊嚴,與寺後山體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勝蹟。童子寺石窟約建於北魏時期,有大小石窟洞40餘孔,窟洞內有塑像和壁畫。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羅漢洞等窟室,洞內壁畫分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為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菩提洞和天洞子內有密宗內容的壁畫,塑有六大觀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觀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難得一見,對研究河西石窟極有參考價值。景點位置童子寺石窟位於民樂縣城10公里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高臺月牙湖

7.位於高臺縣城西郊1公里處,人稱“小江南”。屈曲環繞,狀似新月,故名月牙湖。公園佔地總面積560畝,水域面積186畝。曲、拱、平橋交錯鋪架,亭、殿、臺相映成影。岸上小道通幽,垂柳依依,曲徑環繞;湖內蘆葦搖曳,浮萍露面,舟蕩楫行,一派江南風光。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平山湖大峽谷

8.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25公里,是迄今為止中國離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觀、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於一體的複合性旅遊景區,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國地理雜誌》及中外知名地質專家和遊客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克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現!億萬年風雨滄桑,大自然神奇造化。這裡峽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創造力將五彩斑斕的山體鐫刻成一幅幅無與倫比、攝人心魄的山水畫卷。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質構造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徵,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色彩略顯灰暗。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蜿蜒曲折。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裕固族民俗度假

9.裕固族民俗度假區位於肅南縣紅灣寺鎮,景區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裕固風情苑、裕固族特色村寨兩個節點為核心,由隆暢河風情線將景區內各個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了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景區內主要景觀有:裕固風情苑、紅色記憶主題公園、裕固族特色村寨、中國裕固族博物館、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遊牧文化中心、裕固族歌舞保護中心、紅灣寺、索朗格國際賽馬場等。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山丹軍馬場

10.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軍馬場,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是國家第一批認可的“中華老字號”企業。 山丹軍馬場自1949年9月建場以來,近50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也是我軍較大的糧油肉生產基地。 2001年9月10日,山丹軍馬場整體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實現了由軍隊保障性單位向社會化企業的轉變, 2013年7月,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系統內企業重組戰略部署,山丹軍馬場作為集團二級企業由集團直接管理。 現為張掖市規模最大的中央駐地方企業。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馬蹄寺

11.馬蹄寺位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裕固族為甘肅張掖所特有少數民族);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張掖國家溼地公園

12.位於張掖市甘州區城郊北部,與市區緊密相連。溼地面積2.6萬畝,主體位於城區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帶,與城區毗鄰,是離城市最近的溼地公園。規劃區內多樣化的溼地類型,是張掖綠洲這一內陸乾旱區脆弱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水源涵養和水資源調蓄、淨化水質、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區域外氣候等重要的生態功能,作為區域關鍵生態支撐體系,對於維護張掖綠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來甘肅張掖旅遊不去這些地方,等於沒來!

張掖鐘鼓樓

張掖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為河西四郡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張騫、班超、法顯、唐玄奘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 1985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張掖市名勝古蹟眾多,人文景觀奇特。既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又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牆、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既有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又有漢、回、蒙、藏、裕固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大佛寺臥佛身長35米,為全國寶內臥佛之最,市中心鎮遠樓造形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鐘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這些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每年都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觀光攬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