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齊》劉豫被廢后的最終結局

劉豫做了八年傀偏皇帝,對金朝忠心無二,但在天會十五年十一月丙午,突然為金所廢,並“降封劉豫為蜀王”,當時囚於開封金明池,—說是拘於瓊林苑,並“乞居相州韓琦宅”,獲得金人許可。至相州,對過去所為似有悔意,於是留錢五萬,“命道士修醮,謝諸直言者”。十二月甲戌,“自相州徙上京”,途中經過燕山、中京,最後到達上京,“給舊夫子廟居之”。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上京並非會寧府,而是遼之上京臨潢府。當初金人攻破臨潢府,將之屠城,後“以有罪者徙其中,彼人視之,以為罪地”,於此可見劉豫的下場。

《偽齊》劉豫被廢后的最終結局

偽齊錢幣

劉豫從皇帝突然被廢為蜀王,並未有任何抗爭,還“上表謝封爵”。大概金廷也覺得劉豫並無大過,於是在皇統元年(1141年)“賜(劉)豫錢一萬貫、田五十頃、牛五十頭”,次年又進封劉豫為曹王,在制書中稱讚劉豫:“八年享國,一節事君,視去位如脫屣,以還朝若登仙”,可以說對劉豫事金給予了相當的肯定。而劉豫也在謝表中雲:“帝號若釋重負,王爵有感鴻恩!自得清閒而北來,未嘗徘徊而南望,久安地僻,忽被改封;滔捧讀於訓詞,若躬聽於御語,溫其如玉,爰然似春”。不但沒有顯示對金廷的絲毫不滿,還是先出感恩戴德之情,這與他當時被宋廷所謫艇後,所上謝表中透露的怨恨之情,大不相同。

劉豫在臨潢府的生活狀況,史籍闕載,僅記其死於皇統六年(1146年)九月戊寅。《齊乘》雲,劉豫墓在“濟南城西鶴山下”,但有學者認為:(劉)豫徙臨潢卒。濟南不應有墓,此後人附會”。但考慮到,濟南也是金的統轄區,濟南又是劉豫的崛起之地,他死後,金人將之葬於此,也並非沒有可能,故此處暫且存疑。另外,《秋澗集》中又載劉豫祖墳在阜城縣之南十二里,元朝時稱之“御莊”,且有石馬存焉。清人吳焯對此還發出“天道固難問矣”的感慨。

廢齊後劉麟的命運遠勝乃父。前文提到,金人入開封廢劉豫前,提前將劉麟誘捕,然後將父子二人均遣送臨潢府。但是不久,劉麟即為金人重新啟用,授其北京路都轉運使。

值得注意的是,原齊將李成、孔彥舟、徐文、酈瓊等入金後仍然統兵,還直接參與了隨後的侵宋戰爭,而劉麟尤以軍事見長,卻令之遠在臨潢為轉運使,可見其曾為“大齊”皇子的身份令金朝有所顧忌,不敢以之在中原統兵;但同時給予高官,來彰顯金朝對其“忠誠”的褒獎,起到勸勉漢人官員盡心服務金朝的作用。

完顏亮登基後,劉麟進一步得到晉升,歷任中京都轉運使、燕京路都轉運使、參知政事、尚書右丞;在海陵天德二年(1150年)七月,一度升至尚書左丞之高位,但在同年十一月,不知何因被罷,復為興平軍節度使、上京路轉運使、開府儀同三司,封韓國公,死年六十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