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大矛盾如果解決,何愁A股沒有春天?

這三大矛盾如果解決,何愁A股沒有春天?

2018年A股表現又一次墊底,這已成為一種不正常的“常態”。而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A股表現墊底已經不算什麼新聞。除去金融危機的2008年,2010年至2012年,A股曾連續三年表現墊底,2016年同樣如此。2012年至2014年,上證指數還曾連續三年跌破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2000點整數關口,指數也因之步入“1”時代。特別是金融危機結束後,歐美的美國、英國、德國,以及亞太的我國香港、日本、韓國市場,均步入牛市行情,並且指數不斷創出金融危機以來的高點,甚至創出歷史性高點,但A股的表現卻乏善可陳。

誕生28年來,A股走勢呈現出明顯的牛“短”熊“長”的特徵。牛市往往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而熊市卻非常的漫長。根據筆者的觀察,A股的牛市行情,從啟動至結束,最長的不過兩年,而此後的熊市調整時間往往不低於四年。比如2015年的牛市行情,從2014年5月份開始啟動,至2015年6月份結束,歷時13個月,而從2015年的5178點以來,熊市已調整了長達三年半的時間,且至今沒有停歇的跡象。

股市常常墊底,且牛“短”熊“長”的特性,與我國GDP的增速、與我國宏觀經濟的表現是不相符的。都說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但A股市場不僅沒有發揮出“晴雨表”的功能,反而呈現出背離的走勢,這明顯是不正常的。

在股改沒有完成之前,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曾被認為是市場所有問題的根源。但當上市公司股權分置這一市場的結構性矛盾與深層次問題解決後,股市大起大落的現象並沒有絲毫的改觀,反而還頻現墊底的鬧劇。

2018年A股表現再次墊底,個人以為市場的三大矛盾須引起重視。矛盾一,IPO常態化與市場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2017年滬深股市掛牌新股438只,平均每天1.2只。2018年掛牌新股103只,平均每週2只新股上市。僅僅從數據上看,IPO已經實現了常態化。但IPO常態化,卻讓市場有不可承受之重。2017年438只新股融資超過2300億元,2018年103只新股融資1362億元。以新股掛牌後平均漲幅一倍測算,除了上市公司的首發融資外,二級市場還需要融資額2倍的來資金承接,亦即2017年438只新股將消耗市場資金6900億元,這顯然是低迷的市場無法承受的。

矛盾二,限售股大肆減持與其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之間的矛盾。2016年限售股套現2837億元,2017年因5月份出臺減持新規,限售股套現金額有所下降,但也達到1600億元。從數據上看,限售股套現對市場產生的抽血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的股市處於低迷階段。限售股在股市低迷階段減持毫不手軟,這與其較低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密切相關。能夠上市的企業,其業績往往較好,在上市前或掛牌後,通過分紅髮起人股東可能已收回投資,因而持股成本極低。限售股低成本與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高持股成本也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亦是即使市場處於低位限售股也會大肆減持的根本原因。

矛盾三,開戶規模日益擴大與投資者保護不力之間的矛盾。來自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開立A股帳戶投資者達1.45億,A股投資者的隊伍是越來越大了,但投資者保護不力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投資者的保護,不僅需要嚴打市場的違規違法行為,而且也要採取措施防止投資者財富大幅縮水。不能做好這一工作,投資者的信心又從何而來?

個人以為,只有解決了上述三大矛盾,A股市場才會有希望,A股頻現表現墊底的現象,才有可能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