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跨國藥企全球高管加入本土創新藥企!“搶人”祕訣何在?

3月1日,歌禮制藥對外宣佈,任命李正卿博士為公司首席醫學官兼大中華地區研發總裁,直接向董事長吳勁梓博士彙報工作。加入歌禮前,50出頭的山西人李正卿自2011年開始在默沙東擔任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

外界猜測了整整10天。自李正卿博士將尋求外部發展機會的消息傳出後,有關其去向的傳聞總算能真正確認眼神。據瞭解,他在默沙東中國負責建成了一支擁有600多名員工的一體化研發組織。在他的領導下,默沙東中國有20多個產品成功獲批,僅2017-2018年就有可瑞達、擇必達、艾生特等超過10個重量級品種在華獲批。一年前,有著20多年專業經驗的前禮來(中國)企業及政府事務副總裁陳怡博士加盟歌禮。

隨著現階段全球產業格局、人才和市場佔有率的重新調整,跨國藥企和中國藥企之間的格局分配也在發生變化。

高端人才迴流


翻看李正卿博士的履歷,擁有超過20年的新藥研發經驗,包括15年在美國、8年在中國的工作經驗。加入默沙東中國前,其曾在百時美施貴寶及輝瑞等公司負責研發工作,併成功開發和註冊了多種產品。

“非常高興李博士在這個關鍵時刻加盟歌禮。”歌禮制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勁梓說,“歌禮的創新藥研發佈局正從中國新走向全球新,李博士過往的優秀成就,特別是抗病毒藥擇必達和艾生特及抗腫瘤藥可瑞達的成功研發經驗將為公司帶來巨大價值和影響力。”

記者年前採訪吳勁梓博士時,他就特別強調過對高端人才的渴望,“尖端人才是硬核。”事實上,這種渴望是國內外創新企業的普遍訴求。

談及此,不得不提第一位擔任跨國藥企中國區掌門人的本土精英吳曉濱。2月28日,百濟神州公佈財報稱,2018年實現營收1.98億美元。2018年為支持新藥上市後的銷售,其在銷售和營銷及市場準入、商業運營和業務分析等方面招聘了重要人員。

這些重要人員中,吳曉濱當屬重中之重。2018年4月,輝瑞中國宣佈:在其服務15年的核心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輝瑞中國國家經理吳曉濱離職;同樣是10天后,百濟神州宣佈任命吳曉濱為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

吳曉濱的人生堪稱傳奇。30歲時以最高分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沒有繼續學術道路,而是出人意料地進入醫藥行業從最基層的醫藥代表做起;10年時間,他成為第一位擔任跨國藥企中國區掌門的本土人士。隨後,轉戰惠氏製藥、輝瑞中國,成為執掌跨國藥企最成功的中國人。

與吳一同履新的還有原強生中國區招聘總監王子劍,擔任百濟神州人力部門負責人;原西安楊森副總裁邊欣,擔任百濟神州首席商務官。

此外,2018年,梁怡從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腫瘤業務負責人的位置上離任,隨後進入再鼎醫藥擔任首席商務官、大中華區總裁。她雖是醫學出身,但從最早在羅氏擔任多個商業運營管理崗位到升至羅氏香港腫瘤事業部總監,從施貴寶中國腫瘤業務副總裁再到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腫瘤業務負責人,幾乎帶領過所有在中國上市的創新腫瘤藥商業團隊;前阿斯利康全球生物製藥高級副總裁巢守柏加盟康希諾出任首席運營官,越來越多跨國藥企的本土高管跳槽到中國藥企。

國內創新“虹吸”原因何在?


人事變動的背後都是精彩的故事。同樣是3月1日,賽諾菲宣佈賀恩霆博士出任其中國區總裁。由於2018年通過抗癌藥談判、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和對輔助用藥/中藥注射劑的嚴格管控等政策,中國的藥物市場結構進一步向創新方向調整,中國市場成為藥企增長引擎的趨勢越發明顯。

人事調整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又到了比誰家藥賣得好的時候。截至3月1日,大部分跨國藥企發佈了2018年財報。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十餘家制藥巨頭總營收超過5000億美元,但總體來說,各家營收、淨利潤、研發投入增長平緩,基本告別了兩位數高速增長時代。

此外,吳曉濱此前對媒體的一番解釋也頗具代表性:“輝瑞在業界做的非常好。無論是生產研發還是商業化、合規性都很好。輝瑞在中國人才濟濟,團隊團結且戰鬥力強,但這個時候對我個人的挑戰越來越小。有那麼多能幹的同事,我需要有另外一個讓我激動的目標。”

請注意,“激動”二字無疑將這群高端人才的心態反映得淋漓盡致,這就不難讀懂跨國藥企高管選擇加盟中國企業的心聲。記者觀察這種現象發現,從2018年以來,輝瑞、拜耳、GSK等跨國藥企加入到裁員、換帥、戰略調整的大軍中,2019年的趨勢有增無減。

反觀中國,國內醫藥創新環境逐步成熟,國家、企業以及市場各方面都認識到了研發創新的重要性,而且相關政策和市場大環境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尤其是在創新研發、產品商業化和國際化視野等方面均擁有豐富經驗的跨國藥企高管紛紛回到國內企業大展拳腳,他們需要更具挑戰力的職業賽道。

而這條職業賽道,在中國越來越寬。不少中國創新藥企業有了資本背書後又亟待吸納高端人才。市場人士分析,“從過去‘輕研發重銷售’逐步向更加均衡的模式進行轉變,加上中國藥品審評審批機制的變革、更多優秀人才的引進和資本市場對創新藥企支持程度的加大,中國從創新產品研發到銷售整個過程都為高端人才迴流創造了條件,未來更值得期待。”

年前《醫藥經濟報》集中走訪了國內主流的創新藥企,集產品研發與產業化、企業管理與運營的全面型尖端人才緊缺是它們的共性所在,相信這樣的人才流動還會加速上演,跨國藥企高管以醫藥產業全球化發展視野必將助力國內創新藥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又一跨國藥企全球高管加入本土創新藥企!“搶人”秘訣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