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慧機場2.0”建設,重慶機場這樣做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刷臉過安檢。重慶機場集團供圖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在重慶機場今年的春運工作保障中,去年已經投用的刷臉安檢、刷“臉”通關、反向尋車系統、行李保障可視化、無紙化乘機、無感支付、行李保障可視化等智能服務,讓南來北往的旅客體會到了“智慧機場2.0”的順暢便捷。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表示,目前,重慶機場正加快推進“智慧機場2.0”建設,基本實現了旅客保障全流程的智能化。

“今年,將重點打造智慧口岸、試點行李全流程跟蹤及推進智慧物流建設。”

國際中轉邊檢自助驗放系統

有望今年上半年啟用

“今年,重慶機場將持續加大科技應用,將智能設備引入國際通關流程中。”譚平川介紹,將率先在國際(地區)安檢區做試點,開通8條自助安檢通道,並打通邊檢與機場安檢互認渠道,簡化出港流程。

旅客只需自助掃描登機牌,便可以完成旅客人臉識別、身份比對,安檢驗證時間將縮短50%,大大提高過檢效率,讓旅客體驗智慧口岸的高效與便捷。

譚平川介紹,今年重慶機場還將通過引進國際中轉邊檢自助驗放系統,讓符合免檢政策的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機組人員實現自助通關。

“該系統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啟用。”譚平川說,屆時,重慶機場將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家落地24小時直接過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機組人員免辦邊檢手續政策的國際機場。不僅將提高國際中轉效率,還能進一步提升重慶機場國際開放窗口形象。”

此外,重慶機場還將把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在旅客通關體驗中。據介紹,2019年,重慶機場將在國際出入境區域投用輔助查驗智能機器人,可完成旅客諮詢服務、旅客業務申報、現場巡視等工作,提升旅客服務水平和通關效率。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年內將開展

行李全流程跟蹤試點

近年來,針對旅客的行李保障,重慶機場先後推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方便了旅客行李的託運和提取。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比如,啟用了32臺行李自助託運系統,方便了旅客的行李託運;

線上推出了行李查詢 “行蹤詢”功能,能滿足重慶機場地服公司代理的航空公司進出港行李的行蹤查詢;

啟用了行李保障的可視化,讓行李保障後臺流程直觀的呈現在旅客面前;

與順豐聯合推出的“行到家”服務等,讓旅客沒有行李負擔的到城市網紅地“打卡”……

據介紹,這些措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行李保障流程上的自助託運、查詢、保障及提取的問題,但對於大量的托運行李,如何實現有效的跟蹤始終是個難題。

當前,由於各大機場的離港行李數據未實現共享,國內各大機場普遍僅對出港托運行李實現了跟蹤,並不能掌握托運行李在對方機場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托運行李“閉環式”追蹤未能實現。

這一問題將有望打破。譚平川介紹,目前,隨著RFID技術在行李託運中的應用,重慶機場已具備了實現行李全流程跟蹤的技術要求。

“力爭上半年與香港機場達成相關協議,打通數據壁壘,並逐步推進試點行李自出港辦理到進港提取行李整個環節中的關鍵節點追蹤。”

加快“智慧机场2.0”建设,重庆机场这样做

智能倉庫、智能快件查驗線助力智慧物流

重慶打造國際物流樞紐,重慶機場作為重慶內陸開放的重要平臺,將責無旁貸。

譚平川表示,重慶機場將持續推進智慧航空物流的規劃與建設,加快包括智能倉庫、智能快件查驗等在內的智慧貨運項目落地,助力國際物流樞紐建設。

今年,重慶機場將啟動國際進港智能倉庫系統的設計,計劃通過智能化、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技術,建立集自動立體倉庫、貨物追蹤定位、倉儲狀態實時監控、智能化管理功能於一體的“智能倉庫”。

譚平川表示,屆時將實現貨物自動入庫、自動分配庫位以及自動出庫,從而有效節約人力成本,提升倉庫利用率以及貨物處理效率。

據介紹,目前,重慶機場國際快件中心現有三條快件查驗線,提供給海關用於國際進港快件的查驗,已具備快件包裹預布控下線、X光機圖像判別、貨物開包檢查和暫扣功能,快件包裹處理能力達到每小時2000件。

未來,重慶機場將在智能化、自動化方面對快件查驗線進行升級,加快推進智能化國際快件查驗系統建設。

譚平川表示,該系統擬採用自動條碼掃描,智能貨物搬運、跟蹤和分揀技術,並結合海關推進的智能審圖功能來提升快件查驗線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包裹處理效率。“查驗線處理能力有望達到每小時5000件。”

聲明:人民網國資曉渝推送稿件除註明原創內容之外,其餘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電話:67885978

大家都在看

實錄!重慶代表團昨天回答了中外媒體這些熱點問題

佈局關鍵領域,國企改革將迎來這些變化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2019國資監管和企業改革發展重點

出品:重慶市國資委 人民網重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