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飲食 防控妊娠期高血壓

合理安排飲食 防控妊娠期高血壓

在妊娠期,準媽媽們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妊娠期的高血壓就是其中之一。妊娠期高血壓分為四類:慢性高血壓、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和子癇、慢性高血壓併發子癇前期。妊娠高血壓,血壓多於產後一年內恢復正常。如果產後血壓持續增高,可演變為原發性高血壓。

日常生活中

應注意自我監測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國際醫療病區主任、心內科專家李宇表示,孕媽若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的,輕者可無症狀或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輕度蛋白尿;重者頭痛、眼花、噁心、嘔吐等,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死亡。另外,此病還會增加胎盤早剝、產後出血、胎兒窘迫、新生兒併發症,新生兒死亡等風險,影響母嬰健康。

儘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這麼多危害,但是孕媽媽也不必太過擔心,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孕前諮詢、孕期合理用藥,控制血壓,絕大多數孕婦和胎兒仍能安全度過孕產期。但懷胎十月是個漫長的過程,病情可能會有變化,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原因,孕媽媽的血壓突然爆發性的升高,引起一系列的高血壓併發症。所以,即使血壓控制到正常了,孕婦也要注意自我監測,還要定期做產檢,有不舒服的時候一定要告知你的主診醫生,讓醫生能及時來幫助你。

定期產檢

李宇主任提醒,做到如下幾點可能會降低發病率和嚴重程度。首先,儘量在適齡階段懷孕,年紀太小或年齡太大都是妊娠高血壓高危人群,在最好的年齡懷孕,併發症就會減少。其次,控制體重,肥胖、糖尿病患者也是子癇前期高危因素,體重正常的女性,發生子癇前期的概率也會降低。另外,如果孕前有高血壓疾病的要藥物控制血壓,血壓平穩後懷孕,孕期也要用適合孕婦的藥物控制血壓。

子癇前期、子癇在衛生經濟條件差的人群中發病率更高、更嚴重,原因是小病不治導致大病無法治。定期產檢可以早發現、早治療,防止出現嚴重併發症。

孕期

一定要控制體重增長

李宇主任強調,孕媽合理安排飲食,對於預防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非常關鍵。孕媽媽體重增加超過15千克者的妊高症發生率較高。所以孕媽媽要注意控制體重增長,熱量的攝入要適中。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也是導致妊高症發生的危險因素,所以孕媽媽每天都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並注意優質蛋白的比例應達到總蛋白攝入量的一半,可通過瘦肉、蛋類、豆類及豆製品等食物補充。還可以多吃魚鯽魚、鱔魚淡水魚所含的EPA對改善孕媽媽人體代謝,改善微血管循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都有所幫助。多吃穀類和新鮮蔬菜,穀類及新鮮蔬菜不僅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還可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有利於防止妊高症。

孕媽媽懷孕中期患妊娠貧血,會引起孕晚期妊娠貧血,導致胎盤缺血缺氧,應適量補鐵劑, 要限制攝入含有酒精的各種飲料、過鹹過甜的食物、辛辣的調味品。過濃的雞湯、肉湯、魚湯,經代謝後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加重腎臟的負擔。另外,孕晚期的飲食應該以量少、豐富多樣為主。飲食的安排應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優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但熱量增加不宜過多,以免體重增長過快。 張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