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被暴尸街头,众人无不拍手称快,蔡文姬的父亲为何却哭了?

捂爱的人


东汉末年大司徒王允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大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仅仅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被众人仰视的知识分子,竟也被王允毫不留情给杀掉了,实在是可悲可叹。


蔡邕是陈留圉人,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东汉末年一位能驾驭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门类的文化全才,一位在文坛上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居高临下的超级大师。

蔡邕才华横溢,为人正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曾极力反对宦官干政,得到了汉灵帝的喜爱,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朝中小人在灵帝面前谗言诬陷蔡邕,蔡邕担心小命不保,于是逃到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不想依附董卓,就推说有病婉拒,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你蔡邕就算清高,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蔡邕不得已只好从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连升三级,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一些臣子阿臾董卓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姜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征询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称为太公,现在您的威望虽高,但相比尚父,我认为还不行,”董卓听了太多话,就没再坚持,也就不了了之了。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政,天下人人群起而攻之,“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利用美女貂蝉引诱吕布斩杀董卓,震惊朝野。

王允也是一介文人,但他是用心玩政治,他的思想比较偏执,气量狭小,刚棱疾恶;初平三年,董卓被诛杀后,众大臣们在一起喝酒庆贺,蔡邕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两眼泛红,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颠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你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说罢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自知难逃此劫,乞求“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们也纷纷为他求情,都蔡邕越是想名垂青史,人气越是这样煽动朝野,就越是触痛了王允嫉妒蔡邕的那颗脆弱的小心脏,王允早已杀气腾腾,他害怕有损“圣德”是假,借机公报私仇,一扫恶气是真,文臣一旦心狠起来,往往比武将更可怕,更冷血,可怜蔡邕惨死狱中。

只可惜蔡邕名气太盛,以至于成了王允杀鸡儆猴的不二人选,要知道王允一手离间计诛杀董卓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与威望暴涨,然而董卓虽死,但董卓党羽并没有完全消除,王允需要杀掉一个人以震慑董卓的党羽,让百官对他更加臣服,而蔡邕早年间被董卓逼着入朝为官,在表面上就是董卓的人,因此杀蔡邕能够更加震慑百官,蔡邕在当时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远超王允,或许王允早就有除蔡邕之心,即便蔡邕没有那一声叹息,王允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把蔡邕除掉。


董卓最突出的就是任用贤能方面,汉末三国无人能比,董卓入京后,他的老部下都没有升官,朝廷内的重要职位都给了当时的贤良士大夫,包括袁绍这样和他有仇的人都给了个封疆大吏,对待像王允这样的人更是推心置腹。

虽然蔡邕是被董卓逼的,但是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言听计从,从个人的感情角度上讲,一声叹息是很正常的,是一种人性的表现,王允之所以要杀蔡邕,那是他心中有愧。

蔡邕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出了不该有的神态举动,董卓被诛,王允掌权,在这种极为敏感政治氛围下,蔡邕感怀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公然和王允闹情绪、唱反调。

当然王允也得到了报应,蔡邕只是个执笔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杀了也就杀了,他对董卓余党武官---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也想借机一并除掉,于是激起了西凉兵变,凉州兵踏破长安,逐吕布,杀王允,东汉灭亡,王允的迂腐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董卓对蔡邕固然有知遇之恩,但董卓拉拢作为名流的蔡邕,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就是说董卓只是在利用蔡邕而已,董卓死后蔡邕的表现就显得私而忘公迂腐至极了,不幸遇到心胸不广恨透董卓的王允,丢了性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遗产君


蔡邕没有哭,只是叹了口气

192年5月22日,这天大汉司徒王允在府中大宴宾客,一片欢声笑语。这时候,有小校一脸激动的进来通报,王司徒看着校尉举止,举手停了音乐,训斥道:没见到老夫在宴请宾客吗,慌里慌张成何体统?什么事,说吧。校尉重新见礼,拱手道:董卓伏诛,死于吕布之手。大厅顿时一静,连呼吸声都少了不少,然后爆发出巨大欢呼声音……王司徒到没有欢呼,而是扫了一眼众宾客,随着一眼扫去,发现有一人并没有一起欢呼,相反还叹了一口气,闷闷不乐的

这个叹气的,就是蔡邕,蔡文姬的父亲

发现蔡邕叹气,王司徒不高兴了,诘问道:董贼授首,众人皆欢呼,为何你蔡邕闷闷不乐,还为之叹气?董贼给你高官给你厚禄,现在主子死了,你伤心了吧。左右,拿下,交廷尉处置。过后不久,蔡邕就被杀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蔡邕被以三族性命相逼,不得已出仕董卓,虽然董卓对不起汉室,但董卓待蔡邕确实甚厚,一些谏言道理,董卓能听能纳,而在曾经的刘家朝堂,蔡邕却饱受排挤,郁郁不得志。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现在听到了董卓身亡,蔡邕叹气一下又如何呢?只能说,蔡邕在错误的地方做了错度的事

王允为了算计董卓,连自己貌美如花的义女都搭上了,自己还没尝到做干爹的滋味呢。王司徒寻思着,我搭上貂蝉才好不容易离间吕布干死董卓,你蔡邕竟敢为董卓伤心,你这老杀才,气死我了,去死吧……

蔡邕卒

王允气量这么窄,自己也没什么好下场,杀掉蔡邕没几个月,自己也被董卓部下攻破城门,弄死了

王允杀蔡邕很坚决,蔡邕本托人求情,愿意剁掉双腿脸上刺字,只为留下一命去完成一些未尽的文化事宜。可就算如此,王允还是杀了蔡邕

讲真,王允其实在排除异己,杀鸡骇猴。蔡邕是董卓看重的汉末文学大家,在士族中很有影响力,如果留着蔡邕,万一他鼓动一些不好的事情出来呢?

不如借机杀了,一了百了


灵石蕴珠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书呆子的经典行为。

蔡邕此人才华横溢,精通文学、书法、历史、数术、天文、音乐,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文人。

但是,蔡邕此人却是个书呆子,毫无政治能力,也没有政治情商,多次惹祸上身。

第一次倒大霉,源于乱说话。

当时他是议郎,看不清朝中政治斗争的可怕环境,竟然随便去向汉灵帝检举。

诚然,蔡邕说的妇人、宦官干预政事,高层结党营私,都是事实。

关键是,汉灵帝昏庸,其实被这些人玩弄股掌之上。

蔡邕擅自说这些话,岂不是找死?

于是蔡邕被栽赃陷害,不是汉灵帝特赦连命都保不住。后来,蔡邕又被这些人多次暗杀追杀,逃亡到浙江地方豪强门下,躲避了12年之久。

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蔡邕还是没有政治觉悟。

后来董卓强迫蔡邕出山,主要目的是装出自己礼贤下士的样子,毕竟蔡邕名气极大。

董卓甚至一日内,三次将他升官,让蔡邕直接升至侍中的高位。

然而,蔡邕之前从没有受过这种礼遇,竟然认为董卓也是重视人才的,对他很有好感。

好感归好感,董卓被王允诛灭以后,蔡邕稍微有点情商也该撇开和董卓的关系。

毕竟蔡邕其实不算是董卓党羽,只是为他服务的文人而已。

总体上,蔡邕还是维护汉朝的。

看看这段记载: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但蔡邕竟然在王允的酒宴上,哭着诉说董卓的好处,

这岂不是当面摸老虎屁股,引起王允大怒,下令将蔡邕杀了。

王允骂蔡邕的话,也有一定道理: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说白了,蔡邕就是一个完全不适合做官的,应该安心的搞搞学术研究。搞政治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不是这块材料就不要乱搞,不然怕是性命也保不住。


萨沙


我们读史的时候,一定不能被刻板偏见束缚,否则就很难真正理解历史上的人物。

拿董卓来说,我们对他的刻板偏见是残暴、荒淫、头脑简单、狼子野心,事实上来说,董卓也确实是个乱臣贼子。

但是,你如果真以为这就是董卓的全部,那就完了,很简单,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怎么可能玩得那么大嘛!

二百五将军

东汉亡于宦官,那个叫何进的大将军是个二百五,搞死十常侍的机会多之又多,他偏偏要听何太后的话,迟迟不下手。后来眼看十常侍越来越放肆,再要搞死他们也不容易了,于是和袁绍一起,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调外地兵力进京。

狼子野心的董卓接到召命,火速进京。但是,他没有直接进入皇宫搞十常侍,而是在城外观望,所谓坐山观虎斗,等到何进跟十常侍都打累了,他进去就捡了个便宜。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董卓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此后“废汉帝陈留践位”,董卓掌握实权。

礼贤下士?

董卓当上汉帝国实际上的掌权人之后,确实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杀人放火、践踏法律、欺压百姓、倒行逆施、十恶不赦,但是,在用人方面,董卓心里门儿清。

他选拔了大量当时的名士,并加以重用,有些外派担任要职,有些留在身边做了幕僚,对袁绍这样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也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我们且不说董卓的礼贤下士是处于何种目的,但是他能做出这些事,就可以看出,董卓不是一般人。

蔡邕的眼泪

在董卓的幕僚中,有个人叫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

蔡邕是中国历史真正的有才名士,一开始他是拒绝董卓的,董卓说老子灭你九族,蔡邕一听,怂了,被迫依附董卓。

他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要知道,在此前的政治生涯中,蔡邕就是一个白痴,古往今来好像都是这样,有一肚子才华的人,往往在庙堂之上讨不了好。但在董卓这里,却让自己有了被重视的感觉。

当董卓被诛,大家都在和庆功酒的时候,蔡邕又犯了政治错误,他想起董卓,哭了……

还是那句话,董卓对蔡邕的做法,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总之,他让蔡邕有了归属感,所以蔡邕为之一哭,个人情感上来说,也没什么错。



也可自话


正好前几天论证人性的弱点时,举了蔡邕之于董卓的例子,现拿来回答这个问题。

蔡文姬的父亲大知识分子蔡邕是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典型例子。

他少时成名,渴望以自己的才能为朝廷效力,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汉桓帝听从左右宦官的意见,认为蔡邕的琴弹得很好,决定下诏征他来弹琴。朝廷的征召,对于一个琴师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但这对于有抱负的蔡邕来说,不啻于侮辱,于是他装病不听君令。


汉灵帝时,蔡邕又抱着希望献计献策,但是依然不被采纳。于是蔡大文人大失所望,退出官场,东汉王朝自此失去了一个人才。

就是这样一个不得志的文人,后来却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曝尸长安街头的董卓哭泣。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董卓了解蔡邕,知道知识分子内心的渴求,得到了蔡邕的心。


董卓控制朝廷之后,下重礼将蔡邕请了过来。就这样,蔡邕返回仕途,可以说董卓对蔡邕是有知遇之恩的。非但如此,蔡邕来了之后,董卓又继续厚待他,三日之内遍历三台,这是其他任何人所没有的待遇。

蔡邕是个文人,所以他在董卓手下做的也是文官的角色,但却不是一般的文官,而是直接参与核心事务的文官。董卓的许多重要文件,都是蔡邕参与起草的,这就说明尽管他与董卓相识没有多久,但对方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核心幕僚了。

可以说,历代文人都有个投身仕途、报效朝廷的政治梦想。但许多人要么是仅仅挂个名头,表面风光,如李白的那个待诏翰林的官儿。要么是终身难得进入官场,一展身手,如蒲松龄的屡试不弟,寄情《聊斋》。而董卓,虽然是个乱臣贼子般的人物,却搔到了蔡邕的痒处。理解并尊重了他的需求。

就是这一点理解与尊重,让蔡邕以性命相报。他因同情董卓的死被下了大狱,最后死于狱中。


钱多多368


因为普通人只看到了不可一世的董卓被诛杀,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以暴治暴,是天下大乱之始!东汉末年虽然暴发了黄巾军起义,但朝政皇权尚未遭受威胁。外戚何进为了诛杀皇帝身边的十常侍(十个坏宦官),不顾群臣反对,诏董卓入京。董卓虎狼之人,手握重兵,窥视皇权,把持朝政。及董卓被除,天下已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狼烟满地!蔡邕(蔡文姬之父)是东汉大文学家,目睹了这样一个你刚唱罢我登台的混乱景象,想到大汉四百年天下葬送于今日!人民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临或惨遭横祸曝尸荒野,或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悲惨命运!忧国忧民,悲从中来,怎不失声长叹呢!


许书荣


先阐明个人观点:董卓生前是很敬重蔡邕的,而蔡邕又为汉朝名士,他感受到了董卓不一样的敬重与重用。故当董卓死后,无论出于各种考量,都应该要为之一哭吧。

在来细细分析一下蔡邕为何哭泣

  1. 董卓待蔡邕和别的文人雅士有本质不同。比如《后汉书·蔡邕列传》里说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给蔡邕予以重职毫不含糊,“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可见董卓敬重蔡邕,无论是在说还是做法上都给足了蔡邕面子,蔡邕作为名士亦当还之以礼。
  2. 千里马与伯乐。为什么这么说,《后汉书》这样评价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意思就是说董卓虽然残暴,但却能忍住本性,积极选拔人才。这就使得前一段时间滞留下来的人才,一下子就得到了提拔,而蔡邕就属于其中的一位。就相当于你的才华本来可以支撑你上五楼,而你却在三楼,因为三到四的楼梯被堵住了,你怎么也上不去,现在有另一个人直接给你吊上了五楼,你怎么招也得感谢一下这位人吧。而且你肯定内心有种想法,这人能及时看到你的才能,所以他死后,哭一下也应该吧。
  3. 蔡邕作为名士,当他选择接受董卓的提拔与重用时,他的内心不准许他不哭。为什么这么说,先不说古有“士为知己者死”,但凡名士对于“知遇”、“知己”一类的是很敏感的,那是他们心中地位很高的存在。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而在董卓死时,蔡邕难免不会想到这些,伤感亦从中来。
  4. 最后祝各位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鸿运当头,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事业顺心。 ——————————无名神话

无名神话—专注神话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不但文学和书法造诣极深,还精通天文和音乐,博学多才,古人把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信条,文人的学问再大,如不被朝廷重用也是悲哀。蔡邕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流放到江南十多年,他已五十多岁了,肯定在流放之地内心悲凉,感觉将不会再有机会重返仕途了。董卓专权后听说蔡邕文采俱佳,就把他召回朝中任御史,三日之内从御史升到了左中郎。董卓对蔡邕极为信任,把许多机密事务及文件都交给他去处理,这种信任是蔡邕从来没有体会到的,从个人感情上来说他是感激董卓的知遇之恩的,所以当他得知董卓被杀,就叹息了一声,这也是他被王允责怪下狱致死的原因。


霞光秋色


董卓残暴,但对蔡文姬的父亲蔡邕非常尊重。对董卓的一些恶行,蔡邕进行规劝时,董卓也能从善如流。因此蔡邕觉得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情,才会为暴率的董卓落泪。实质上蔡邕就是个酸腐文人,不是一个政治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合格的政治家都堪称表演艺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