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身攜帶的好醫生——刮痧、拔罐與按摩

許多人家裡有拔罐、刮痧板,卻不會使用,只好束之高閣。現在咱們就拿下來,擦一擦,準備派上用場。

很多人畏懼刮痧,覺得那是損傷皮膚的一種療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誤解的原由就是你沒有親自感受過,只是憑著視覺的經驗,就像西醫對中醫的誤解一樣,拒絕實際的體會,只憑感觀的成見。可當你真正刮過一次,且必須找個懂刮痧技巧的人來操作,你當時就會接納這種方法,並連呼痛快。

記得我3年前曾給一個比利時電視臺的記者刮過痧,他當時不住地向我挑起大拇指稱讚這種方法的神奇,沒有半點恐懼與排斥,並把我送給他的刮痧板當做寶貝似的珍藏起來。可是國內的很多專家,甚至是中醫專家,都在抵制或輕視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真讓人不可思議,似乎這種方法一進了健身中心就不是正統中醫的東西了。其實,你就是把它算到民間土法當中,它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醫療價值。拿頸椎病這個極普遍但是很難治癒的疾病來說,用刮痧法真是手到病除。當然還有很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早期治療,如果能巧用刮痧法,將會有多少人躲過心臟搭橋的煎熬呀!

很多人問我拔罐有用嗎,比刮痧如何,我怎麼說呢?我會說,比刮痧還棒。真是這樣嗎?那當然了,這些東西如果你會用,非常地好使,而且能除大病。

一年前,我曾在香港治療過一位中風的病人,她被當地最好的醫院診斷為不可能再站立行走的重症患者。我在她家住了12天,她便從臥床不起的狀態變成了能拄杖行走兩步了。我用的就是朋友從內地帶去的真空拔罐。你說拔罐是不是好東西呢?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說:“你就吹吧,反正也不用交稅。”好,如果我的吹牛能讓許多人增加一點對拔罐的信心,那我閃了自己的舌頭也是值得的。

至於什麼時候刮痧,什麼時候拔罐,從哪裡颳起,拔多長時間等等許多問題,常常會困擾著大家。我這裡就較為詳細地講解一下。

刮痧最好使的工具是刮痧板,再配上一瓶刮痧油,就全了。有人覺得刮痧只適合熱症、實症,這真是“千古奇冤”。其實,刮痧補虛去寒的效果更妙。某人感冒發高燒,這時有人說,刮刮痧,去去火,於是就在後背膀胱經刮痧,痧一出,火就散了,大家認為是瀉火了;其實是用體內的積熱把後背的風寒趕走了,所以應該說是祛寒了。說祛火呢也對,但不是你所理解的那種光熱無寒的火。

刮痧最善補虛,但補的不是氣血兩虛的虛,而是因瘀而虛的虛。舉個例子,有個朋友的右手腕不知為什麼一點勁兒都沒有,甚至拿不起書包,手指還總是發麻。到醫院,醫生說可能是頸椎或者是腦神經的問題。可核磁共振都查了,也查不出個原因。於是來問我,我說:“手發麻說明氣脈是通的,只是氣至血未至。”手腕部缺少氣血,怎麼能有力量呢?但他本人並不是氣血很弱的人,所以必有阻塞之處。我於是在他的右臂上仔細查找,發現他肘部天井穴上方有一點按下去痛不可忍,已經形成了一個硬結。他說,這地方兩個月前踢球時曾摔傷過,當時沒管它,疼了3天就不疼了,沒想到變成了瘀滯。我在他的痛點及整個三焦經刮痧,當刮到接近手腕的時候,手已經運動自如了。

如果你身體太弱,還是要先培補一下氣血再刮,否則是不愛出痧的。一定要清楚,痧不是你用刮板刮出來的,而是體內的氣血頂出來的。所以當我們用力刮也不出痧的時候,那就是體內的氣血沒頂到那裡,就別再白費勁了。

有人說,出痧就是人為地造成了血管的損傷,是毛細血管的破裂。其實,刮痧是將粘著在血管壁的瘀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後再經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經過全身的循環,將刮出的廢物從尿液排出。值得一提的是,將血管壁的瘀血清除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空間不會變小,也是西醫的夢想,但是西醫無法可施,或是說施不得法,只能用擴張血管的藥或抗凝劑來保持管道通暢,從而來保障供血。為了不確定的瘀血而使整個血管的血液都被抗凝,這注定要改變血液的正常成分,並人為地造成易出血症狀,甚至造成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硬。這就好比是我們家的白牆上有一個黑點,我們只要用溼布一擦就掉了,可我們卻找來了高壓水槍,把整個房間都沖刷一遍,搞得是牆皮脫落、房屋損毀,真是得不償失呀!我們小小的刮痧板卻能輕易地解決血管的瘀血,這可是世界醫學難題,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消滅蒼蠅,一隻蒼蠅拍就夠了,那些洋槍大炮都派不上用場。你願意為了消滅屋裡的一隻蒼蠅而用大炮把你家炸平嗎?可我們在醫院裡卻經常上演著這一幕而不知不覺,或無可奈何。

仍然會有些人心存顧慮:刮痧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呀?這小心是對的,有些人是不適合刮痧的。

心臟功能弱的人很容易暈倒,尤其是坐著刮時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一般會有心慌、頭暈、噁心的症狀。還有氣血很虛弱的重病人不要刮,會白白耗費他的氣血,這樣的人刮出的瘀血不會被帶走,出來的痧很久都下不去。

有皮膚病的人也先別刮,因為不知皮膚病的來龍去脈,有時會把內毒引出來卻排洩不掉。

孕婦不要刮,安全第一。

癌症病人也不建議刮,會出現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對於有出血傾向的人來說,刮痧是雙刃劍,特效和危險並存,沒搞清病因情況下也別刮。

6歲以下的小孩先別刮,可用捏脊替代。

血壓很高的人也先別刮。儘管刮痧對於高血壓有特效,但特效的東西都不是平安藥,如果不能確保安全,還是先回避風險吧!

總之,刮痧會加速血液循環,對心臟是很好的鍛鍊,作為防病來用,安全有效。

那什麼時候拔罐呢?通常我們的肩膀很痛,用刮痧法,只要一出痧症狀馬上減輕;但有時颳了半天也不出痧,肩膀疼痛依舊,為什麼會這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灶點很深,刮痧法觸及不到;二是氣血不足,體內的氣血沒有頂過來,瘀血就難以出來。這時用拔罐法可馬上見效。病灶點深的,如果一拔很快出現黑紫印,那深層的瘀血就被拔出來了;如果還是罐下無痕,那就要耐心地在此處拔幾天,每天10分鐘,直到出現黑印為止。

拔罐可補可洩。補呢,就是用罐數量要少,引氣集中一處。如想補腎,就光在腎俞穴拔罐;補胃呢,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如拔的地方太多反而會將氣血分散,達不到補的效果,會白白瀉耗了氣血。

通常在外面拔罐時總是滿後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將氣血引入膀胱經,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這對於氣血虛弱的人便大為不利了。所以拔罐也是很有講究的,不可莽撞行事。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記得有個糖尿病病人,膝蓋下足三里附近有個直徑兩寸的潰瘍點長期不癒合,使用了各種消炎藥,也敷貼了中藥生肌散之類,都沒有效果。後來我讓患者每天在腹部中脘穴拔一罐,同時在患側大腿胃經從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一路拔下來,5個罐同時拔上,連拔4天,每天5分鐘,再用生肌散,一貼而愈。為什麼?通過拔罐把好血引下來了,破損自然就被修復了。

你已知道了拔罐、刮痧的機理,手法還用我教嗎?刮痧要順著經絡刮,最好是從上到下,這樣比較順手;刮板和皮膚保持45度以下的銳角,比較不痛。刮痧時最好能用上腰勁,這樣會很省力。其實,自己去體會,手法是最容易掌握的。

拔罐操作方法也沒什麼嚴格要求,買個槍式的真空罐,省得再去點火。拔前可在皮膚上抹點潤滑油,這樣拔皮膚不會痛。拔的時間以覺得舒服為準,氣血虛弱的就少拔一會兒。但是溼氣較重的人很容易起皰(儘管起皰療效更好),會影響洗澡和皮膚的美觀,所以拔的時間不要太長,也不要拔得太緊。

再嘮叨兩句按摩吧。有人說,按摩的技法那麼多,兩句能說清嗎?其實,從治病的角度來看,按摩中80%的手法都是花拳繡腿,何為補何為瀉,我勸你大可不必去浪費時間研究這些,能夠一招制敵,何必先擺出100種花架子呢?按摩一定要找準經絡,穴位找不準慢慢來,離穴不離經就行。如果肚子上壓著痛,你要看痛點壓在什麼經上,然後就按摩腿上相應經絡的穴位就行了。胃經上壓痛的就按腿上的足三里,脾經痛就按陰陵泉……這只是舉例,臨症還有更適宜的穴位可選。再說一句按摩的方法,痛點不明顯的經絡和穴位按摩效果差,就像風箏線斷了或半路打結了,要多按摩敏感的穴位。還有,敲打和按摩的作用是相似的,可以替代使用(例如敲膽經和胃經)。

法門很多,真想再多告訴大家幾招,但我怕說多了,有人就更迷惑了,就像服裝店裡的衣服,款式品種越多,我們就越難挑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