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娛樂圈震盪的背後,是打不死的韓媒

韓國娛樂圈震盪的背後,是打不死的韓媒

韓國紀錄片《共犯者們》圖



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先看看講述韓國媒體的紀錄片——《共犯者們》。

這次韓國娛樂圈地震,很多人注意到了堅韌的韓國媒體。支撐這一系列震撼東亞的報道的媒體,包括有專攻娛樂的 Dispatch“D社”(類似韓國版 TMZ 吧),韓國傳統三大臺 SBS、MBC、KBS,以及全斗煥執政期間被迫停播、前幾年才復播的 JTBC 等等。

韓國娛樂圈震盪的背後,是打不死的韓媒

(本次系列報道勞苦功高的 SBS 女記者姜京允)


這些大眾媒體,幾乎每家都有一段血淚故事。

和政治力量纏鬥是韓國媒體的“童子功”。朴正熙時期政府就開始管制媒體業,不讓開新報紙和雜誌,軍方、內務部也各自派遣官員進駐報社。全斗煥政府 80 年 5 月之後展開清算時,兩個月時間停刊了一百多家刊物,後來又通過合併媒體、廢除地方新聞中心的方式收緊傳播,幾年間上萬個媒體人沒飯吃。

87 年 629 宣言之後,民主化進程開始啟動,放棄政治對媒體的干預,由新聞從業者自律規範。媒體業人才開始陸續迴流。到金泳三和金大中時期,常用“查稅”的方式打擊已經相對市場化運營的媒體,但總體來說韓國媒體環境是向好的。

03 年盧武鉉 03 年上任,和 KBS 電視臺的時任社長鄭淵珠說,“以後有兩個地方我是不會打電話過去的,檢察總長辦公室和 KBS 社長辦公室”。08年盧武鉉卸任,鄭淵珠去拜訪他,說“您守住了這個約定”。

而變化就是在 08 年發生的。

李明博上任之後,新任媒體通信委員長崔時仲一個電話打給了 KBS 理事長要約見面。從李明博到朴槿惠,媒體管控政策重新開始收緊。KBS、MBC 兩大臺的社長被屢次更換,幾大口碑很好的新聞節目被砍掉。

體現韓國媒體被強有力管制的有兩個重要節點,一是“狂牛症”事件後,政府對報道的電視臺 MBC 嚴厲整治,《PD手冊》這樣的新聞欄目直接被砍掉、幾位著名政論節目的主持人評論員也被調走;第二是世越號事件,悲劇發生後,KBS 迫於壓力,在報道中公開表示“所有人都被救起”,導致救援行動的消極。事後大家都知道了,船上還有三四百人。

這十年裡,政府的壓力不斷向這幾家大媒體用來,重要的高層都替換成了李明博和後來朴槿惠的親信,原有的媒體班子被空降的領導拆得七零八落,許多新聞人被掉到商務崗位,甚至到滑雪場剷雪謀生。

其中,在 2012 年的某次整治當中,MBC 製作人崔承浩被開除了。

但這個崔承浩決定不打算放棄他的媒體事業。他和一些前同事做了一個新的媒體《打破新聞》,靠用戶資助生存。《打破新聞》最重磅的一個作品,就是在 2017 年出品了《共犯者們》這部紀錄片,把從 08 年以來這十年,韓國媒體人的掙扎和自救,拍得清清楚楚。

韓國娛樂圈震盪的背後,是打不死的韓媒

韓國紀錄片《共犯者們》圖


紀錄片的高潮部分,是講一位 MBC 的電視劇製片人,有一天實在受不了了,在電視臺大廈裡高喊“金張謙社長下臺”,錄視頻發到臉書上。一石激起千層浪,MBC 電視臺員工展開了持續罷工,隨後 KBS 員工也加入罷工。

歷時 71 日的罷工之後,時任 MBC 社長的金張謙終於被董事會解除任命。

而《共犯者們》的導演崔承浩,在 17 年年底正式迴歸 MBC,擔任下任社長。他迴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過去 5 年遭到 MBC 不當解僱的媒體人們,一一復職。

韓國娛樂圈震盪的背後,是打不死的韓媒

韓國紀錄片《共犯者們》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