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美術總監:創作三年修改無數分鏡頭畫稿8000多張

《流浪地球》美术总监:创作三年修改无数分镜头画稿8000多张

王志堅在電影創作現場留影

你知道嗎,現象級電影《流浪地球》的美術總監,是咱泉州惠安人!

今年春節以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霸屏,截至昨日票房突破44億元。影片的特效、演員的演技、劇情的跌宕起伏、美術製作的前衛,都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影片的走紅也讓幕後創作團隊愈發引人關注。

昨日,網絡爆出《流浪地球》的美術總監是90後惠安小夥子王志堅,是惠安荷山中學的校友。記者連線正在江蘇無錫的王志堅,瞭解了他的成長經歷和《流浪地球》背後的故事。

“其實我的教育經歷,與大多數普通學子一樣,沒有什麼大區別。”王志堅在電話那頭爽朗地笑道,他出生於1990年,是惠安輞川鎮人,在老家許厝學校讀完初中後,考入惠安荷山中學,大學時在中央美術學院攻讀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因表現優異留校任教。

王志堅從小喜歡畫畫,高二正式進入藝考訓練。彼時,他在荷山中學師從餘錫明老師,美術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後來又轉到泉州市提香美術學校,更系統地學習繪畫。藝考中,憑著過人的天賦和辛勤的努力,他幸運地拿到中央美術學院的“門票”。

大學時期的王志堅,幾乎每天都在宿舍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奔波。由於交通工具設計專業需要“用工作量堆起來的專業能力”,他每天的工作量強度極高,這般辛苦歷練,使得他畢業後在工作中應對工作量大的項目更遊刃有餘。

在中央美院時,王志堅曾參加與影視娛樂相關的課程訓練,因緣際會開始了人生第一部科幻短片的製作,雖然因後期製作資金短缺,片子最終未能播出,但這次經歷卻成為他參與《流浪地球》後期製作的“敲門磚”。

《流浪地球》美术总监:创作三年修改无数分镜头画稿8000多张

王志堅

2016年,王志堅以載具及場景設計師的身份,加入電影《流浪地球》美術組,開始各項籌備工作。這是他從大學開始接觸影視行業以來,參加的第三部科幻類型的片子。

因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出身,他到美術組之後,漸漸在設計和製作等方面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見多識廣”之後,他慢慢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師晉升為美術總監。

“其實不是美術總監,美術總監是英文名稱的直譯,我的職位專業術語叫‘主美術’。”電話那頭,王志堅謙虛低調,一度希望大家不要關注他個人。在《流浪地球》美術組,他主要負責美術相關的設計和製作管理工作。

雖然此前也接觸過科幻類片子,但像《流浪地球》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對王志堅而言卻是首次,這令他興奮不已。“這意味著我要擔負的責任更大了,除了需要做大量的設計工作,還需要統籌和管理美術部門的工作。”王志堅坦言,一開始他也曾手忙腳亂,但在美術指導郜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終才順利並出色地完成電影製作的重要環節。

王志堅把在《流浪地球》的美術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概念設計,和導演確定全片的視覺風格,並將劇本所涉及的場景、道具、人物造型等落實到視覺層面。“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分鏡頭畫稿則達到了8000多張。”王志堅介紹,整個階段共做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

第二階段是與各部門討論,確定拍攝方案,確定製作方案,進入製作期。

第三階段是拍攝期,由於《流浪地球》本身製作體量比較大,所以拍攝期與製作期大部分是重疊的,美術組一部分人員應對拍攝現場的需求,一部分人員繼續搶先製作後續場景,而這也是這部片子最辛苦的一部分。

第四階段是拍攝完成後的後期特效,美術組主要負責後期CG場景的設計,以及從美術層面指導後期公司的視效工作。

就這樣,經過將近三年的努力,歷經無數次創作修改,《流浪地球》終於成功上映。

“中國人也能拍出科幻大片!”面對觀眾的肯定,王志堅笑著說,其實他還是個新人,《流浪地球》的成功與觀眾的包容和支持分不開。未來,他將更加努力修好“內功”,帶領團隊建立起影視設計製作的流程,為中國電影工業化做好準備,也希望今後有機會和精力製作出與惠安人文和非遺相關的作品,更好地宣傳泉州。(記者 張素萍/文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