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總面積2780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秦巴山區連片扶貧片區縣、川陝革命老區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工程和關鍵抓手,立足資源稟賦,深挖地域特色,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升、特色產業培育、人居環境改善、文明鄉風培植“四大工程”,奮力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實力的美麗鄉村,探索走出了一條以美麗鄉村建設破解貧困難題的融合發展之路。

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1.規劃美麗藍圖,推動融合發展。堅持脫貧之日就是美麗鄉村建成之時的目標定位,將扶貧移民搬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和扶貧扶志等納入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構架,聘請專業團隊修訂完善《全縣城鄉發展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方案》,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兼顧宜居宜業宜遊,做到城鄉建設一張圖、基礎設施一張網、產業佈局一盤棋。按照“一鎮一韻”“一村一景”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自然資源、文化特色和鄉土元素,為各鎮村量身定製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按圖索驥,精心打造鸚鴿唐風古鎮、桃川石頭小鎮、太白河黃金小鎮等特色集鎮和棧道明珠中明村、世外桃源六家村、夢幻山水黃柏塬等美麗鄉村。縣上每年將貧困村優先列入市、縣級美麗鄉村創建計劃,加大貧困村、邊遠村組的布點力度,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全縣37個貧困村中,已建成市級美麗鄉村8個、縣級美麗鄉村14個。

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2.配套美麗設施,夯實硬件基礎。整合美麗鄉村項目資金,向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聚焦脫貧退出“577”標準,研究制定了《太白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太白縣危房改造補助標準》《太白縣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舉全縣之力推進扶貧移民搬遷和危房改造,大力實施貧困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公共服務聯網配套,全縣10個扶貧移民搬遷安置點全部建成入住,137戶危房改造任務按期完成,所有貧困村實現了通村道路、安全飲水、電力入戶、標準化村衛生室、網絡寬帶全覆蓋,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為高質量實現“戶脫貧、村退出、縣摘帽”打牢了堅實基礎。堅持建管並重,全面推行“1+7”網格化管理模式,成立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中心1個、鎮管理所7個,村管護站44個,聘用管護人員264名,切實加強日常管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了共建、共管、共享,貧困群眾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3.振興美麗產業,聚力脫貧增收。美麗鄉村建設最核心的是讓群眾有產業、能致富,這也是脫貧攻堅的核心之義。我們致力把貧困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探索實施了資金扶持帶、農業園區帶、鄉村旅遊帶等產業扶貧“八帶模式”,全縣培育扶貧企業9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66個,建成咀頭赤松茸、靖口食用菌、太白河林麝等產業扶貧基地71個,紅星、和平等9座光伏電站併網運行,2018年為2294戶貧困戶分紅217.6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問題。鸚鴿鎮六家村依託海升公司建設草莓育苗基地200餘畝,群眾畝均租金收入800元,30多名留守婦女入園務工月收入2200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構建“景區(景點)+農家樂+貧困戶”運營模式,依託青峰峽、黃柏塬、藥王谷三大景區,輻射帶動貧困群眾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農家樂,全縣發展鄉村旅遊示範村16個,帶動貧困戶開辦農家樂232家,貧困戶從業人員1300餘名,貧困群眾“零距離就業,不出戶賺錢”成為現實。2018年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438元,為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實支撐。

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4.扮靚美麗顏值,改善人居環境。認真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在全縣7個鎮44個行政村全域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文化工程,配套公廁、停車場、垃圾站等設施,聘用845名保潔員包乾負責、實時管護,全縣貧困村實現了舊貌換新顏。以主幹公路為軸線,全面清理路域垃圾雜物、野廣告、加水點,對商業門店、農家樂規劃整治,拆除土坯房3334間,在姜眉公路沿線建設20公里大地景觀,完成4個鎮1415戶特色民居改造,配套建設景觀小品、旅遊標識,點綴古詩詞、花草帶,太白千秋、心旅驛站等30多個景觀節點扮靚了路域環境。縣上每年設立2000萬元綠化提升和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冬春發動兩次環境整治攻勢,補植增綠,管護提升,環境的改善不僅讓貧困群眾享受到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也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咀頭鎮白雲村通過實施河道治理、綠化提升,建設文化廣場、白雲湖,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實現了從貧困村向美麗鄉村的華麗轉身,每年夏季遊人如織、一床難求,好環境帶來了好光景。

太白:建設美麗鄉村助力脫貧攻堅

5.厚植美麗鄉風,激發內生動力。把鄉風文明建設融入精神扶貧全過程,針對貧困群眾長期存在的“慵懶散”“等靠要”問題,大力實施扶貧扶志“七大工程”,注重扶在心上、幫在根上,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抽調扶貧幹部、第一書記、致富能手在各鎮開展“我的脫貧故事”巡迴宣講,採取板凳會、故事會、文藝表演等形式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脫貧經歷,營造“我脫貧我光榮”的濃厚氛圍。廣泛開展“美麗庭院”“五淨一規範”“道德模範”“五好文明家庭”等各類創建評比活動,推廣“亮家風、曬家訓”活動,設立村民道德紅黑榜,發揮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一約三會”約束作用,著力培養貧困群眾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培育崇德向善、淳樸和諧的良好民風。全縣共創建成縣級以上文明村19個,組建扶志講堂44個,評選鄉賢175個,樹立正面典型300餘例,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自我發展、勤勞致富的信心更足、能力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