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清“八本账” 念好致富经

——钟山区驻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小记

□刘叶青 本报记者 邹弘毅

钟山区大河镇周家寨村147户农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大湾镇顶拉驻村工作组帮助村里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上了学……在脱贫攻坚“大比武”中,钟山区驻村干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挥“尖刀”班和主力军的作用,算清“八本账”,扎实推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摸清三本“底数账” 瞄准靶心话发展

扶贫扶谁?钟山区驻村干部用一本本扎实的贫困对象底数台账作答。

驻村干部们用脚量地、用心入户,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摸情况;晚上“围炉夜话”唠家常,询问日常,了解困难原因,展望未来、话发展。一项项记录汇成了所在村的贫困户底数台账,每一次走访,驻村干部们都及时更新情况,一次次回访形成的“动态台账”也让驻村干部有了“按病开方”的“病历”。

汪家寨新华村“第一书记”杨静武根据贫困户底数台账,为全村116户397名贫困户制定具体帮扶方案,进一步理清脱贫思路。

“这本台账是我们脱贫攻坚路上的‘引路灯’,给我们指明了群众的需求方向。”杨静武指着翻得、有些毛边的台账说。

驻村干部通过产业和就业两本台账,一方面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驻地主导产业类型和种植面积,分析市场需求导向。另一方面精确统计劳务输出量,记录外出务工人员的工种和收入,分析工种长处及不足,再提供信息、项目等,补其致富“短板”,固其致富“长板”。并借乘钟山区旅游发展的东风,多方协调资源,开设餐厅客房服务、电瓶车驾驶员、保安、厨师等培训课,提升村民的就业技能。

算好两本“经济账” 村民幸福奔小康

驻村干部将“三变”改革作为助推村级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建立“三变”改革和集体经济账,清理核实村集体和农户的土地、荒山等,摸清农户参与入股及收入情况,把好入股关口。

在贫困户“三变”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项目、金融支持、创业就业等方式,把越来越多的农户链接到“三变”改革平台上来,实现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共建共享,让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致富、贫困户精准脱贫。

大河镇周家寨村147户农民以2810亩土地20年的经营权入股民润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合作社对入股农户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收益分配。目前,周家寨村将村集体和农户的20000多亩土地折价入股到平台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实现978名贫困人口脱贫。

算清三本“状况账” 培养“造血”干细胞

钟山区驻村干部奋力改善民生,算清教育、医疗、社会“三本账”,推进教育医疗扶贫和社会兜底扶贫等政策精准落地。

大湾镇顶拉驻村工作组在摸底教育底数账时发现,村里有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条件十分困难,驻村干部闵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走访结束后,她多方协调,联系到社团长期帮扶他们;找到爱心人士,选取6户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贫困孩子们眼前的困难。

驻村干部们联系医院、卫生所等开展免费体检、义诊等服务,准确把握患大病和慢性病的村民,及时给予帮助。目前,该区贫困户参合率达100%,一般农户参合率达95%以上。

当前,钟山区44个村借助“八本账”,使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据统计,该区累计回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489户、脱贫户1143户,提出措施、建议120余条,解决困难问题187个,办理好事186件,化解矛盾纠纷8起,帮助谋发展思路83条,协调解决资金823万元,协调项目80个,协助带领村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近2000余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