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痛 公立醫療改革的“怪圈”

百姓之痛 公立醫療改革的“怪圈”

醫療改革本應重點解決好老百姓普遍關注和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本輪公立醫院改革,不僅這類問題沒解決,反而走進了週而復始的怪圈,這不能不說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敗招。

-------醫院看病門檻越來越高。這輪改革,普遍調整了門診掛號費用。過去,普通醫院和大醫院門診費只有幾元,現在專家門診分別提到了50到100元。北京還對外地人看病做出特別規定,社區醫院和普通院掛號費也提到40元以上。這難道就是改革的初衷嗎?

-------看病隊伍排的越來越長。現在,各大醫院看病排長隊已是普遍現象,有的病人從早排到晚也未能看上病。北京等地雖然推行了預約掛號,但一般也得兩三天才能看上病。這恐怕也是百姓們不願看到的。

-------輔助檢查項目越來越多。為了增加收入,各醫院都有不成文的規定,要求醫生對與病人病情無關的項目也要進行檢查。有的病人本來只要做一個血常規檢查就可以,但還非得做CT和彩超等檢查不可。由於這些檢查項目的費用醫保不能報銷,這就又額外增加了病人的負擔。

-------城鄉醫療差距越來越大。鄉鎮醫院地處鄉下,醫療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退的退,走的走,醫療水平今非昔比。農民就近看醫的要求並沒有過分,但由於當地醫療條件水平所限,他們看病寧可捨近求遠,到鄉鎮醫院看病的人已寥寥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