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日渐亲近

执子之手,日渐亲近

导读:一段生命花园里的成长史。

学了这么久心理学,感觉就是关系学。

一段关系,一段亲密关系的建立,从最初的浪漫期走到最终的承诺期,中间波澜不断,而且很有可能也就在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就此分道扬镳。

夫妻关系是众多关系中的其中之一,曾经相遇的我和老公,彼此都在对方身上尽全力的去寻找闪光点,怎么看怎么都觉得对方都是那个心中的完美之人。

他对于我而言,大方,健谈,包容,忍耐,帅气,冷静……

我自己活脱脱变成了个白痴+花痴,而我自然而然成了一朵他用心去呵护的鲜花,下雨怕被淋,吹风怕被刮风怕被吹,时时刻刻怕我凋零的呵护我。

我不太清楚当时的我在他心中是怎么的人,但我能看到——

为了跟我吃一顿饭他可以在风雨中等待几个小时;

为了能让我安心回家他能放下所有的工作陪着我,为了抚慰悲痛欲绝的我他可以在未婚前为我死去的妈妈披麻戴孝……

而我们理所当然的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争吵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埋怨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相互指责也都习以为常,有时还戏剧性的一遍一遍的演习离婚。

可笑的是也可悲的是,他在跟朋友聊天中说自己婚姻幸福家庭美好,我在心里苦苦的冷冷的笑着——开什么玩笑,都已经到悬崖边缘了,还说自己婚姻幸福,家庭美好。冷笑之后又是热战,争吵从未停止,指责依然继续,不满持续上演,我们就在争吵中轮番争夺着属于自己的权利,彼此宣誓着自己的主权,彼此看不惯对方的缺点,拉锯战从未停止过,反反复复,累了的一方就暂时休战,短暂的平息之后战争的硝烟又开始弥漫。

跟随着一群伙伴逛完了心灵花园,我也没发现自己的心灵缺少什么,反而觉得是别人欠我太多,父母欠,爷爷奶奶欠,兄弟姐妹欠,朋友欠,老师欠,老公欠,甚至觉得就连孩子都是欠我的,谁谁都欠。各种感,什么安全感,重要感,接纳感,自尊感,通通都与我无关。

新的一年我走进生命花园,漫步在生命花园中,在花园的角落里看到了那个弱小的自己,总是埋怨着他人欠我的那个无力的自己,在与父母关系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逃避,爱不是没有,也不是他们没有给予,是我自己不愿意去面对,去面对他们作为完美父母的一点点失误,不愿意去面对作为“永恒”的母亲会消逝,不愿意面对作为朋友间彼此的平等,在一段段的关系中,看到了自己总想要很多很多,而那些很多很多别人也未必有,我也未必承受得起。

当我扶起生命花园中那个弱小的自己时,我抱着她,告诉她自己想要不是去索取,而是去发现——

“你自己本身就是宝藏,就是资源;

你可以自由的去看,自由的去听,自由的去感受;

这都是自己的自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选择。”

当我不再去要,不再去索取,我想要的由自己去发掘。

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完完整整的自由的人,是我,是他,也是他们。

(果果,一个心理成长中持续成长的小伙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