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日漸親近

執子之手,日漸親近

導讀:一段生命花園裡的成長史。

學了這麼久心理學,感覺就是關係學。

一段關係,一段親密關係的建立,從最初的浪漫期走到最終的承諾期,中間波瀾不斷,而且很有可能也就在反反覆覆的折騰中就此分道揚鑣。

夫妻關係是眾多關係中的其中之一,曾經相遇的我和老公,彼此都在對方身上盡全力的去尋找閃光點,怎麼看怎麼都覺得對方都是那個心中的完美之人。

他對於我而言,大方,健談,包容,忍耐,帥氣,冷靜……

我自己活脫脫變成了個白痴+花痴,而我自然而然成了一朵他用心去呵護的鮮花,下雨怕被淋,吹風怕被颳風怕被吹,時時刻刻怕我凋零的呵護我。

我不太清楚當時的我在他心中是怎麼的人,但我能看到——

為了跟我吃一頓飯他可以在風雨中等待幾個小時;

為了能讓我安心回家他能放下所有的工作陪著我,為了撫慰悲痛欲絕的我他可以在未婚前為我死去的媽媽披麻戴孝……

而我們理所當然的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爭吵成了我們生活的全部,埋怨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相互指責也都習以為常,有時還戲劇性的一遍一遍的演習離婚。

可笑的是也可悲的是,他在跟朋友聊天中說自己婚姻幸福家庭美好,我在心裡苦苦的冷冷的笑著——開什麼玩笑,都已經到懸崖邊緣了,還說自己婚姻幸福,家庭美好。冷笑之後又是熱戰,爭吵從未停止,指責依然繼續,不滿持續上演,我們就在爭吵中輪番爭奪著屬於自己的權利,彼此宣誓著自己的主權,彼此看不慣對方的缺點,拉鋸戰從未停止過,反反覆覆,累了的一方就暫時休戰,短暫的平息之後戰爭的硝煙又開始瀰漫。

跟隨著一群夥伴逛完了心靈花園,我也沒發現自己的心靈缺少什麼,反而覺得是別人欠我太多,父母欠,爺爺奶奶欠,兄弟姐妹欠,朋友欠,老師欠,老公欠,甚至覺得就連孩子都是欠我的,誰誰都欠。各種感,什麼安全感,重要感,接納感,自尊感,通通都與我無關。

新的一年我走進生命花園,漫步在生命花園中,在花園的角落裡看到了那個弱小的自己,總是埋怨著他人欠我的那個無力的自己,在與父母關係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逃避,愛不是沒有,也不是他們沒有給予,是我自己不願意去面對,去面對他們作為完美父母的一點點失誤,不願意去面對作為“永恆”的母親會消逝,不願意面對作為朋友間彼此的平等,在一段段的關係中,看到了自己總想要很多很多,而那些很多很多別人也未必有,我也未必承受得起。

當我扶起生命花園中那個弱小的自己時,我抱著她,告訴她自己想要不是去索取,而是去發現——

“你自己本身就是寶藏,就是資源;

你可以自由的去看,自由的去聽,自由的去感受;

這都是自己的自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選擇。”

當我不再去要,不再去索取,我想要的由自己去發掘。

我看到了一個人,一個完完整整的自由的人,是我,是他,也是他們。

(果果,一個心理成長中持續成長的小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